唐代建筑的几个外观特征分析!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5-19 08:19:51
核心提示:唐代在隋代的基础上,营建了首都长安和东都洛阳。这两座城都建有规模巨大的宫殿、官署和寺观。公元634年开始建的大明宫位于长安城外东北的龙首原上,居高临下,可俯视全城,宫内的宫殿以轴线南端的外朝最为宏丽,代表了唐代建筑营造的巅峰。

  一、建筑规模大,布局严谨


  唐代在隋代的基础上,营建了首都长安和东都洛阳。这两座城都建有规模巨大的宫殿、官署和寺观。公元634年开始建的大明宫位于长安城外东北的龙首原上,居高临下,可俯视全城,宫内的宫殿以轴线南端的外朝最为宏丽,代表了唐代建筑营造的巅峰。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利用龙首山做殿基,现在残存遗址高出地面十余米。殿宽十一间,其前有长达75米的龙尾道,左右两侧稍前处,又建翔鸾、栖凤两阁,以曲尺形廊庑与含元殿相连。这个门形平面的巨大建筑群,以屹立于砖台上的殿阁与向前引伸和逐步降低的龙尾道相配合,表现了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雄浑的建筑风格。


  大明宫的另一组华丽的建筑---麟德殿是唐朝皇帝饮宴群臣、观看杂技舞乐和作佛事的地点。这殿位于大明宫西北部的高地上。它是由前、中、后三座殿阁组成,面宽十一间,进深十七间,面积约等于明清故宫太和殿的三倍。


QQ截图20180516090449


  二、斗拱硕大,出檐深远


  如佛光寺大殿(材高31cm,材宽21.5cm,契高13cm,材的高宽比例为3:2,栔高合6分°,稍大于宋之一等材)


  斗拱总高度,平檐柱高499cm,斗拱高249cm,,约等于柱高的1/2,大小非常惊人。也因为有硕大斗拱的出挑,檐出为柱高的0.7长,也就是差不多349cm,还仅是单椽无飞,难怪会有覆压四方之感。


  但是等级不高的建筑,斗拱大小就没有那么惊人,比如晚唐的广仁王庙(材高21cm,材宽13cm,栔高8cm,约等于宋式五等材),计算下来五铺作的高度约为72cm,远远比不上佛光寺大殿的铺作雄伟。


QQ截图20180516090407

  三、举折和缓,屋顶整体感觉比较大气稳重


  唐代建筑屋顶举折和缓,四翼舒展,以后逐渐增高,整个屋顶仅在平槫或中平槫位置进行转折,属于早期建筑通用的两段椽式屋顶通例。


  举折:所谓举折,包含“举”与“折”两个部分,“举"就是脊槫与撩风槫的高差(无斗拱时为脊槫与檐槫的高差),折就是屋顶剖面的折线。


  四、彩画繁简得当,常用朱白两色


  唐代彩画繁简得当,参考唐懿德皇太子墓内壁画阙的形象,柱、额、枋、门窗、栏杆均为红色,栱眼壁及墙壁用白色,可知一般以红色为主,有土朱和朱红两种色调。在现存唐代建筑上所见,柱、额、梁、枋多是红色,衬以白壁,南禅寺,佛光寺二大殿多在刷红斗栱的侧棱上画白色凹形,称为“燕尾”,还在红色枋上横画若干白色圆点,近于连珠纹。佛光寺大殿的平闇上也是遍刷土朱。


  在敦煌唐代壁画中所绘佛殿外墙的彩画基本都是这种色调,但在中唐以后的洞窟内部,如197窟西壁龛顶所示,其板底色以黑色相间,中间各画一六瓣宝相花,另在深色支条上画两朵五瓣花,远较外檐为华丽。


  五、庑殿顶建筑不推山,正脊较短,正脊约占屋面正投影的1/3


  推山最早的实例是开善寺大殿,彼时唐已灭亡。宋《营造法式》规定:”如八椽五间至十椽七间,并两头增出脊槫各三尺“,正式确立了推山在庑殿顶建筑中的地位,但是直到明代中期仍未普遍施用。


  推山:所谓推山,是四条戗脊的顶端向两侧移动,使戗脊变成柔和的弧形。


  目前,中国还留存有四座唐代木构建筑,其中山西三座,河北一座


  分别是:


  南禅寺大殿(唐建中三年)


  佛光寺东大殿(唐大中十一年)


  广仁王庙大殿(唐大和六年)


  开元寺钟楼(晚唐)


  综合来说,唐代建筑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又开朗。现存木建筑物质反映了唐代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斗拱的结构、柱子的形象、梁的加工等都令人感到构件本身受力状态与形象之间内在的联系,达到了力与美的统一。而色调简洁明快,屋顶舒展平远,门窗朴实无华,给人庄重,大方的印象,这是在宋、元、明、清建筑上不易找到的特色,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

 
标签: 唐代建筑

本文标题: 唐代建筑的几个外观特征分析!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512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