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椅子文化,并非简单的坐,坐的是尊严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5-25 08:59:53
核心提示:明晚期至清早期的图书版画中,常可见椅子,交椅、圈椅、官帽椅,乃至所谓的太师椅,这些坐具的设计宗旨,并非简单的坐,而是坐的尊严。中国古典坐具,体现的是一种庄重和典雅,蕴含着人们坐时的礼仪。
  明晚期至清早期的图书版画中,常可见椅子,交椅、圈椅、官帽椅,乃至所谓的太师椅,这些坐具的设计宗旨,并非简单的坐,而是坐的尊严。中国古典坐具,体现的是一种庄重和典雅,蕴含着人们坐时的礼仪。

  交椅:最少见但最显赫
QQ截图20180525083906
  摆放:交椅在厅堂中陈设,以显其地位,有凌驾四座之势,俗语有“第一把交椅”之说,说明它的尊贵和崇高。

  坐者身份:如果来访宾客的地位与自己相当,皆是高官显赫,就只能也以交椅接待。在许多传世的祖宗画像中,常可见官员坐在一张披覆椅衣的交椅上,如清早期一张描绘王鏊的画像中,王鏊即坐在交椅之上。

  太师椅:唯一用官职命名的椅子
QQ截图20180525083958
  太师椅是古家具中唯一用官职来命名的椅子。它最早使用于宋代,最初的形式是一种类似于交椅的椅具。

  坐者身份:到了清代,太师椅成了一种扶手椅的专称,此扶手椅的靠背板、扶手与椅面间成直角,俗称屏背式,样子庄重严谨,用料厚重,宽大夸张,装饰繁缛。这些特征都是为了显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已经完全脱离了舒适,而趋向于尊严。

  摆放:清式太师椅一般成对陈设于厅堂正中或比较雅致、庄重的场合。后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与庭院中的典型厅堂家具,在陈置上都要求成双配对,或布置于供桌两边,或设置于厅堂东、西两边。

  官帽椅: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
QQ截图20180525084052
  官帽椅是宋代定型的一种椅具,它的名字很形象,因其形状酷似古代官员的帽子而得来。也有人认为椅子的搭脑两端出头,像官帽的展脚(俗称“纱帽翅”),故有此名。其说似难成立。

  坐者身份:官帽椅线条优美,坐面宽阔,同时兼有装饰功能和实用功能,这可能是当时因文人所需要的一种境界而设计的造型,多为文人及达官贵人所用。

  摆放:官帽椅是传统坐具中最为普通和常见的座椅,也是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的。不论在厅堂,还是在花园户外,官帽椅以其舒适和优美,既能让人坐着舒服,又能与室外美景融为一体,应该说是中国传统坐具中设计最为成功的一种。

  圈椅:最舒适  少有单独陈设
QQ截图20180525084141
  圈椅之名是因圆靠背状如圆圈而来,宋人称之为“栲栳样”。“栲栳”为以柳条或竹篾编成的大圆筐,圈椅后背和扶手一顺而下,不似官帽椅有梯级式高低之分,腋下一段臂膀也得以支撑,非常舒适。

  摆放:圈椅实则少有成对摆放的,因其背圈气势强大,所以成对摆放并不美观,但在祖宗画像中,圈椅少有单独陈设的。因为祖宗中的某公与孺人夫妇往往并列出现,那么就不可能让两人所坐的坐具不一致,而圈椅就是除交椅外最好的选择,只要将圈椅坐面稍稍向内倾斜,相对而放,则祖宗们都让人感觉是在看着堂下跪拜的子子孙孙们了。而且从观者的角度而言,圈椅宽阔的背圈再配上精美的椅披甚至虎皮等皮毛,着官服的祖宗们在烟雾缭绕中更显得神秘、尊贵。

  坐者身份:圈椅是身份较高贵、有一定地位的人才能坐的。
 

本文标题: 中国椅子文化,并非简单的坐,坐的是尊严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519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