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这些民国建筑知道多少?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6-03 08:20:36
核心提示:1912年1月1日,随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民国建筑的历史由此拉开序幕。
  1912年1月1日,随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民国建筑的历史由此拉开序幕。截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前后38年的时间里,在南京、上海、北平、天津、武汉三镇、陪都重庆、广州、厦门、青岛、烟台、沈阳、大连、台北等大中城市,相继涌现出一大批民国建筑,种类多样,风格各异,体现各个城市的独特风貌。

  其中南京的民国建筑一枝独秀,无与伦比,富有典型性、独创性和代表性,堪称是民国建筑的大本营。

  南京的民国建筑是中国近代建筑(1840-1949)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经历了产生、转型、鼎盛、停滞、恢复五个时期,主要建筑风格有折衷主义、古典主义、近代中国宫殿式、新民族形式、现代派以及中国传统民族形式六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民国建筑经历了由照搬照抄到洋为中用的发展轨迹。

  风格分类

  建筑风格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气候、地理及民族心理等诸多因素相融合的结果。

  民国时期,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上海、天津、广州、青岛、大连、长春、沈阳、哈尔滨等城市的建筑更多的体现的是“西化”,尤其是上海,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馆”。这些建筑对这些城市而言,并非是城市历史发展的必然,也不是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它们或多或少带有一种政治上、文化上强加的色彩,有被动的成分在里面。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中国近代史与东西方关系史上的一个“怪胎”。

  而南京则不然。南京的民国建筑并不含有任何政治上、文化上的强加成分在里面,它是主动的吸纳。中国北方建筑的粗犷浑厚、南方建筑的灵巧细腻,与西方古典建筑的雍容典雅、现代建筑的简洁明快既互相共存,又互相交融,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都市繁会图卷。直到今天,民国建筑依然是南京城市建筑中的一大景观,令人驻足流连。

  中国传统民族形式建筑

  多为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大多数是单层,少数是双层,宫殿、庙宇多为重檐歇山顶,民居多为人字顶。民国时期,这一形式的建筑基本上沿袭着旧有的功能布局、技术体系和风格风貌,保持着因地制宜、因材致用的传统品格和乡土特色。南京传统民族形式的建筑中,除了数量众多的民居外,古代寺庙一般都是以多座建筑组成庭院,各院之间以轴线串连起来,形成建筑群。通常平面都是呈对称布局,中轴线上分布着寺庙的主要建筑。

  西方折衷主义建筑

  折衷主义建筑是19世纪20年代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这种风格的建筑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类建筑风格,或自用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不讲究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匀称,注重纯形式的美。这类建筑在清末南京开埠后比较流行。民国建立后,这类建筑逐渐淡出。

  西方古典主义建筑

  主要是指17世纪后期从法国兴起的古典主义建筑。其特点是以古典柱式为构图的基础,突出轴线,注重比例,强调对称,讲究主从关系。这种风格的建筑多被应用在宫廷建筑、纪念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中。古典主义建筑以法国为中心,首先传播的欧洲其他国家,后来又影响到世界上其他一些地区。大约在20世纪初,这种风格的建筑出现在南京的校园里。

  中国传统宫殿式的近代建筑

  这种风格的建筑是中、西方的建筑师力图将中国传统的建筑造型和西方现代建造技术结合起来而作出的一种尝试,19世纪后期在南京开始出现。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在1929年制定的《首都计划》中明确强调首都南京的建筑以“中国固有之形式为宜,而公署及公共建筑尤当尽量采用”。由于这类“新功能,旧形式”的建筑既符合现代建筑的功能需要,又能表现中国传统建筑的外貌,顺应了时代潮流的要求,所以在上世纪20~30年代的南京,这种风格的建筑成为一股时尚。

  这种风格的建筑较早出现在教会学校中。教会学校中之所以要采用这种建筑造型,意在利用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表达教会尊重中国文化的姿态,以使中国的学生在传统建筑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此后,这种风格的建筑扩大到大型纪念性建筑、行政性建筑和公共建筑中。

  新民族形式建筑

  20世纪30年代,中国一些有见识的建筑师看到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与西方现代建筑技术、现代建筑功能相结合的矛盾,同时考虑到宫殿式建筑造价昂贵,费时费工,以及建筑格局呆板,于是提出了创新的主张,反对繁琐的复古主义形式,反对大屋顶,探索将中西方建筑有机地融合起来,创造出既具有时代气息又具有传统特色的新民族形式。

  这类建筑一般采用现代建筑的平面组合体型构图,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平屋顶,或采用现代屋架的两坡屋顶,造型简洁对称,在檐口、墙面、门窗、入口部分以及室内施以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并辅以适当的传统建筑图案。这类建筑兼顾西方现代建筑技术、现代建筑功能的需要,同时又带有中国民族风格,追求的是新功能、新技术、新造型与民族风格的和谐统一。上世纪30年代南京对这类形式建筑的探索当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西方现代派建筑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欧洲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想状况的变化,西方现代派建筑应运而生。这种风格的建筑强调建筑式样与时俱进,主张摆脱历史上过时的建筑式样的束缚,积极采用新材料和新结构,创造出反映时代特征的新建筑风格。由于这一风格的建筑实用、经济而又美观,便于新材料、新结构的应用,所以一经产生,迅速在世界各地传播开来。

  20世纪30年代这种思潮影响到中国的建筑师。他们紧跟时代的脉搏,在南京等地也设计建造了这一风格的建筑。抗战胜利后,这一风格成为新兴建筑中最常采用的建筑风格。

  总结

  南京民国建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一个近现代建筑艺术博物馆。南京民国建筑,其设计、构造、风格,既体现了近代以来西方建筑风格对中国的影响,又保持了中国民族传统的建筑特色。

  中西方建筑技术、风格的融合,在南京民国建筑中表现最为明显。它全面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向现代建筑的演变,它在建筑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时至今日,南京的大部分民国建筑保存完好,构成了南京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风貌。
 

本文标题: 你对这些民国建筑知道多少?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522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