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蔚县西合营镇夏源村的关帝庙,是一座建于清朝时期的庙宇,规模不是很大,却因保存有完整的清代壁画《百工图》而珍贵而闻名。
关帝庙是一座四合院落,东西配殿的南北山墙上,绘制的精美壁画,由一幅幅墨线相隔的小幅画组成,共64幅,内容丰富,画面细腻生动。因其保存完整,丰富再现了清代社会各行业从业情况和市井生活状态,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今年2月,夏源南堡关帝庙入选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自古以来交通发达
清初,蔚县境内的飞狐峪古商道上,商贸活动得到空前发展。
然而夏源村正处在拥有“旱码头”之称的西合营镇之南,是张家口到涞源,蔚县到下花园的交通要道。南来北往的客商和运送货物的骡帮成群结队,都要在夏源村歇脚。
夏日被绿树簇拥的夏源村好似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悠然而坐。夏源村现有3710人,1527户,是西合营镇的一个大村。它由东堡、西堡、南堡、东辛堡、西辛堡5个独立小堡组合而成。每个独立小堡的堡墙堡门,只见断垣残壁,一派沧桑。
堡内,一大片明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错落有致,尽管历经百年盛衰,许多建筑已十分破旧,但保存下来的建筑风格及精美砖、木雕,依然古韵十足。
蔚县有堡就有村,有村就有庙,夏源村也不例外。堡内大大小小的庙宇曾有5至6座,但大多都已坍塌,保存下来的仅剩下一座关帝庙,在风雨中饱经沧桑,孤独守望。
二、修关帝庙保平安
民间,常将关帝奉为护法神和武财神,老百姓修建关帝庙,寄托着买卖兴隆、财源兴盛、平安顺利的精神追求和心灵安慰。
在蔚县,几乎村村有关帝庙,而夏源村关帝庙却尤为闻名,庙内保存完好的壁画足以让人惊叹。
关帝庙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三年,同治年间曾重修过。它静静地“隐居”在南堡主街道东侧,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四合院落。曾经繁华热闹,如今深幽清净。
四合院落从南至北现存建筑为前殿、正殿及正殿南侧东西分布的配殿。前殿面宽三间,进深一间。正殿坍塌,仅存前面供庭,为单檐四檩卷棚顶,面宽一间,进深一间。东西配殿保存尚好,硬山单坡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在东、西配殿的南北山墙上,满墙绘制的展现清代市井百姓生活的《百工图》壁画,却十分少见。
壁画约为关帝庙重修时所绘,由一幅幅墨线相隔的小幅画组成,为四行四列分布,每面墙绘制十六幅,共有64幅图。如今保存下来的有54幅,每幅图内容不同,均有文字标注。如脂肉俱全是卖肉的,水中生色是染布的,完童耍货是摆摊卖玩意儿的,味压江南是开饭店的,高唱古词是说书的,读书林是私塾教书的,除此以外,还有首饰楼、成衣局、仁义当、生药店、书籍斋、弓箭铺、银钱局、柳器店、酒缸行、剃头房、切烟铺、哑医堂、粟粮店等等。昏暗的光线与墙上绚烂的壁画交织在一起,色泽艳丽,线条清晰,一幅清代各个行业、商肆店铺的生产生活画卷,就这样定格在东西配殿的内墙上。
三、从文革中幸运留存
蔚县的明清壁画有些在文革时期被糊上了一层厚厚的白灰,有些历经风雨侵蚀模糊不清。夏源村关帝庙在文革时,被生产队征用为库房,屋里堆满粮草,庙内的壁画才幸免于难,奇迹般地保存下来,画面清晰,独具神韵。
清代乾隆年间,皇帝颁旨命宫廷画师绘制长卷《百工图》。关帝庙里的壁画有可能是模仿清乾隆时期的长卷《百工图》绘制的。壁画虽然只是出自民间画工之手,却真实地反映了清代64种行业的从业状况,堪称是记录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被当时人们称为清代的《清明上河图》。尽管有些行当现今不复存在,但从壁画《百工图》中能直观了解到清代百个行业的真实状况,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如今不光在夏源村关帝庙内能看到如此珍贵的壁画,在蔚州博物馆内,也可以看到关帝庙《百工图》1∶1复制展品。今年2月,夏源关帝庙入选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