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开幕 文化大咖齐聚新郑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03-29 09:38:12  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核心提示:黄帝文化国际论坛从2007年创办以来,至今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届,被国家节庆办评为“全国最受关注的节庆论坛”。

    《中国诗词大会》点评嘉宾郦波:


  诗词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


  河南商报记者李冰冰


  通讯员刘象乾


  3月28日下午,第十一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在新郑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畅谈黄帝文化的内涵与文化价值。


  文化大咖齐聚


  据介绍,本届论坛主题为“一带一路”与文明互鉴。


  本次邀请的演讲嘉宾河南省委原书记徐光春,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倪健中,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诗词大会》点评嘉宾郦波,《北欧时报》创办人何儒,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杨乘虎,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赖永海,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著名军旅作家、军事理论家乔良将紧紧围绕论坛主题登台演讲,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系统阐述“一带一路”与文明互鉴的时代价值和重要意义。


  黄帝文化国际论坛从2007年创办以来,至今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届,被国家节庆办评为“全国最受关注的节庆论坛”。


  倪健中称文化符号


  是祖先留下来的十二生肖


  倪健中演讲的主题为《再造汉文化圈:网络时代文化的全球机遇与历史研究》。


  倪健中说,汉文化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以汉字为主的一切文化表现形式,包括戏剧、京剧、越剧、豫剧、国画、书法;二是它的价值观;三是它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起居、审美等。


  那么,汉文化的符号是什么?倪健中认为,文化符号是祖先留下来的十二生肖,是百家姓。十二生肖是汉文化当中最具有表象性的、最具有高度概括性的一种文化,龙也好、蛇也好、虎也好、狗也好,都是这个文化图腾中的一种象征的意义,它是一种文明的暗示、生命的暗示。


  汉文化和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倪健中说,汉文化是以黄帝文化为核心,随着历史发展与时俱进的一代接一代人的先哲贡献所形成的文化。这种文化在当下跟中华文化有区别,又有共性。中华文化的发展核心就是汉文化。


  郦波谈我们为什么学诗词


  郦波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诗词大会》点评嘉宾,演讲的主题是《华夏文明的温度与深度》。


  他被很多网友称为“诗词男神”。他说,《中国诗词大会》火起来后,很多记者、学生都问过他这个问题,在当今学诗词有什么用?


  为此,郦波说,在古代,古人还可以靠它赚钱,李白写诗不用付酒钱,在墙上写首诗就行。而今天,画家的画、书法家的字很值钱,诗人出诗集还要自己掏钱,那么人们为什么还要学诗词?诗词确实没啥现实用处,但不要忘了,庄子说过这样一句话“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诗词到底有什么用呢?郦波说:“生活失意时带来温暖,迷茫时为你带来方向,人生痛苦时带来坚守与坚持。”


  柳宗元写了500多首诗,但他早年并不喜欢写诗,因为早年锐意政治,出身名门贵族,少年意气风发,而随着政治失意,被贬柳州,这对他的打击可想而知,他也曾经一直难以走出阴影。但它最终在诗词中找到了与自我的和解。

 

 

本文标题: 第十一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开幕 文化大咖齐聚新郑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54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