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爱古建的人,应该对蓟县不会陌生,它历史悠久,县城是以前的渔阳古城,城中有独乐寺、鲁班庙、白塔寺等保存较完好的古代建筑。今天我们要来说的是白塔寺。
白塔寺位于天津蓟县,与独乐寺遥遥相望,巍然屹立。此寺因塔而成,是著名的佛教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
白塔寺
白塔寺是早期独乐寺的一个组成部分,重建于辽清宁四年,此寺因塔而成,颇有天竺遗风。
白塔结构巧妙,形制精美,为不可多得之宗教艺术精品。塔高30.6米,平面八角形,通体雪白,造型别致。
由石基、亭阁式仿木结构的须弥座、塔身、覆钵、十三天相轮和塔刹五部分组成,是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
该白塔在《水浒传》中,第八十四回宋公明兵打蓟州城卢俊义大战玉田县也有记载。
1976年,唐山地震时,白塔受到严重破坏,塔刹震落,塔身多处震裂。
1982年,国家进行了抢救性维修,发现古塔已经过两次包砖大修,并于塔内找到舍利石函。
石函三面刻有铭记:前面是“中京留守兼侍中韩知白葬定光佛舍利一十四尊。”
右面“守司空辅国大师沙门思孝葬释迦佛舍利六尊”。
左面“知州守太子太保秦签葬定光佛舍利二尊。清宁四年岁次戊戌。四月二日记”。
得知该塔为辽清宁四年(1058年)重建。
白塔历经千余年,饱餐风霜,屡经地震,在1983年维修时,曾出土文物一百多件,其中完好无损的七十三件,这些物品做工精细,是稀世珍宝。
辽代砖雕上品
白塔结构巧妙,形制精美,为不可多得之宗教艺术精品。塔座高近6米,平面八角形,下半部由巨大的花岗岩条石垒砌,其上用砖砌作覆盆形和枭混线,上面收为束腰的形式。
塔身有8句谚语,是佛教中的重要理论——缘起论,佛家称之为法身舍利谒,也称之为佛法。
须弥座有24组伎乐俑砖雕,笛筝齐奏,翩翩起舞,形成严肃而欢乐的礼佛场面。
各角有硬朗汉雕像,姿态生动似在极力支顶塔身,塔身下层八角各有小塔,更陪衬孤高之白塔,其有众塔林立之感。
上下三层各角共有24只惊鸟铃,叮当作响,清脆悦耳。白塔上通饰砖雕,题材多样,造型生动,是辽代砖雕的上品。
白塔寺共有三座大殿,塑有三组彩色佛像,分别是释迦牟尼和阿难、迦叶;观世音菩萨和龙女、善财童子;地藏王菩萨和张明父子。
九尊塑像或宝相庄严,或谦恭有礼,或慈眉善目,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每个人物的身份特点。
每逢佛教节日,院内香火旺盛,朝拜者络绎不绝。
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早在三十年代就对白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梁思成写的《蓟县观音寺白塔记》记载:“登独乐寺观音阁上层,则见十一面观音,永久微笑,慧眼慈祥,向前凝视,若深赏蓟城之风景幽美者。游人随菩萨目光之所之,则南方里许,巍然耸起,高冠全城,千年来作菩萨目光之焦点者,观音寺塔也。塔之位置,以目测之,似正在独乐寺之南北中线上,自阁远望,则不偏不倚,适当菩萨之前,故其建,必因寺而定,可谓独乐寺平面配置中之一部分;广义言之,亦可谓为蓟城千年前城市设计之一著,盖今所谓‘平面大计划’者也。”
《蓟州志》记载:“白塔寺在州西南隅,不知创自何时,以寺内有白塔,故名。于乾隆六十年,直隶总督梁公肯堂奉旨重修白塔。工毕,立石塔下,题曰‘奉旨重修观音宝塔’……”“以规模论,独乐寺大而白塔寺小,故必先有独乐而后白塔按其中线以树立也……在今塔建造之先,原址是否已有一塔,已无可考。而今塔之建造,必在辽代……”
梁思成和《蓟州志》各自讲述了独乐寺和白塔寺之间的关系。
白塔寺地宫文物曾于2007年被盗。金属舍利塔、佛坐像、白釉瓷立狮、青铜法器、瓷器及水晶玉石、珠子等大量文物被盗,大部分文物被卖给了一个澳门人,共得赃款220万元。最后,盗匪被捉拿归案,但已变卖的文物无法追回。
文物是一个民族不可再生的宝贵遗产,是祖宗留给后人的文化。然而,一些忘祖之徒为了发财,在贪婪的欲望下铤而走险,追求暴利让他们忘乎所以、不顾一切,把罪恶的手伸向古文化遗址和古墓中的文物。
蓟县白塔寺保留了纯正风味,也有长命百岁、家运延长的美好寓意。闲暇之余,寻一处幽静,在白塔下袅袅的茶烟之中,冲淡浮尘烦事,让内心充满宁静和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