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161年——刘备,蜀汉昭烈帝出生。关于他,三顾茅庐的故事可谓经典。
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皇室的血统草根的命
对比其他一流人物,刘备的家庭只给了刘备一个天子姓和门口那颗长相奇特的大树。
刘备出身于涿郡的刘氏宗族,父亲和爷爷都在州郡当过官,也算是个官三代。可不幸的是刘备爹早死,幼小的刘备只能跟随母亲卖草鞋为业。
当年刘备家门前有一颗古桑树,远望如车盖,有术士过说:“此大树之下,必出大贵之人。”
励志“创业”史
23岁那年,刘备离开家乡,立志要像先祖刘邦一样,闯出一番事业。
不过,对比其他势力,刘备50岁以前的经历基本上用两个关键词就说完了,一个叫“屡败”,一个叫“投奔”。
30岁,依附公孙瓒的刘备,被袁绍打败,投奔徐州牧陶谦;
35岁,被吕布偷袭,全家老小被俘,反过来依附吕布;
37岁,再次被吕布打败,投奔曹操;
39岁,被曹操打败,关羽被擒,投奔袁绍;
40岁,官渡之战袁绍战败,投奔刘表;
47岁,曹操占领荆州,刘备在当阳大败,差点连儿子都丢了……
直到50岁时来运转之前,刘备的地盘不过是江东七郡中的五郡,其中的南郡还是借来的。
三国的英雄里,被打败后再重新振作的,很多;但二十年如一日的一次次惨败,每次都是只剩下几十条人马,常常连老婆孩子都丢了的“英雄”,就刘备这一个。
一个帝王的多面性
刘备为人具有多面性,他仁慈爱民、善于用人的一面,也有着虚伪骄纵的一面。
在起初刘备投奔刘表之时,刘表待刘备极好,甚至在临死时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刘备,并说“我子无才,恐不能承父业。我死之后,贤弟可自领荆州”,刘备泣拜刘表,表示自己丁当竭力辅佐其子,不会有它意。
刘表死后,伊籍和诸葛亮都竭力劝刘备擒下刘琮夺取荆州,刘备垂泪坚持不肯趁人之危。
在刘琮投降后,很多荆州军民投靠刘备,而刘备在曹兵快要逼近的危急情况下也绝不抛弃民众逃走,展现了他待人忠厚、爱民的性格。在取蜀后,刘备广施仁政,使得国富民安,人心也皆归之。
刘备在占领荆州之后便开始策划夺取益州,这也是刘备图天下的重要战略。但刘备取益州必须要师出有名,他极力掩盖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甚至给予否认。
还曾假惺惺说道“刘季玉与吾同宗,不忍取之”,之后经过他人再三要求,刘备才说出真实想法“吾入蜀中,恩信未立,此事决不可行”,这件事除了体现出刘备顾全大局的战略思想外,也展示了他内心虚伪的一面。
在三顾茅庐之前,刘备还是一位礼贤下士、谦虚纳谏的明君,随着刘备的称帝,他的骄纵心理也日益增长。当他决心伐吴时,赵云进谏他不听。诸葛亮进谏,他将其谏言扔到地上。在征吴途中他对马良的劝告表现极为自负,不听其劝告,结果陆逊的一把火就将其全军烧光,也是在情理之中。
扶不起的阿斗
从刘备的一生看来,他早年颠沛流离过着甚是困苦的生活。直到四十多岁他才有了刘禅此子。
而且刘禅也是个命运多舛的主,曾经险些丧命长坂坡,幸好赵云拼命救回。后来又差点被孙夫人带回东吴,也亏了赵云、张飞截住。
那么刘备对他溺爱娇惯也是人之常情,毕竟来之不易。如此在家教上放松了些许也是正常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刘备的家教没有可取之处,至少刘备将自己的经历凝成了精华,告诫自己的孩子要知晓仁义的重要性。
小之坏事不可取,小之善事不可弃,唯有贤德才能服人。只可惜,刘备的儿子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有人说,20岁看三国觉得曹操最厉害,40岁看三国觉得司马懿最厉害,60岁看三国觉得刘备最厉害。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