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想去就去看。如今,人们短路途的出行,可以使用共享单车,方便又环保,远路途的出行,也有火车、汽车、飞机、高铁等。
那么,在古代,那个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的年代,古人又是如何出行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在古时候,由于户籍制度和税收制度的存在,加上重农抑商的文化体制,人们是不可以随便出远门的。外出必需有所正当理由,古话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古人出行一般是为了行商做买卖,游学布道,赶考等,再就是流放的、躲债的、落草的、私奔的和闲的没事干的。
出行方式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是李白日行千里的真实写照。在出行条件落后的古代,从一个地方到千里之外的乡井,困难重重,出门一趟也是非常的不容易。古代出行除了靠双脚徒步以外,还有以下方式:
舟船出行
安全指数:☆
古代人们大都是沿河而居的。随着火和石斧的应用,适应捕鱼和渡河的需要,便创造出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独木舟。
东晋时期,中国开始制造大船,人们的活动范围扩大了,从此可以跨越更大水域,然而,水上风波恶,行旅尤其寂寞、惊险,因此被波涛吞没的船只也屡见不鲜。
所以,水上的路程,于古人而言,是不测的险途。受自然因素影响太多,无法及时控制。
车马出行
安全指数:☆☆☆
马车的历史由来已久,直到春秋战国时期,马车才开始被大范围采用。史载秦始皇乘车出行,威仪赫赫,项羽远远望见,心向往之,说:“彼可取而代之也。”乘坐高车驷马,在古人眼里,是威权富贵与身份的象征。
古代的车,多都是木制车,日常代步之外,还可以运载货物。虽然相对于舟船出行来说,马车出行有了更好的安全性,然而也有不小的弊端,长时间行车,必然颠簸难受,还要经常给马儿补充给养,中途也需要经常休息,日行不过百公里。
轿子出行
安全指数:☆☆☆☆
古代人对于轿子的运用可谓十分广泛,上至天子,下至乡间财佬,甚至老者、郎中之类,但凡有点门道的,是无轿不行。
坐轿比乘车舒服,不会颠簸难受。不过,轿子虽广泛用于朝野城乡,却还是等级森严,普通人所乘称为轿,天子所乘,则叫“步辇”或“舆”。
相对于其他出行工具,轿子多半是一种身份和财力的象征,舒适气派是它的特点,然而行进缓慢,且耗费相当大的人力财力。
骑马出行
安全指数:☆☆
骑马作为古人最常用的出行方式。骑马比坐车乘轿方便,尤其长途出行则非马莫属,“路遥知马力”,此之谓也。士大夫、文人、达官、武将,老百姓,骑马出行,鞭影飘飘,蹄声似雨,或奔或行,信马由缰,一骑绝尘。古代诗文绘画中处处见“马”字,由此可见,古人的行走,几乎是与马分不开的。
虽然比马车速度快,比轿子更经济实用,但骑马的还是以男性为主,或多或少都有一丝局限,相对而言,骑马从马背跌落而受伤的例子也不在少数。
出行准备
▲▲▲
古人出行除了交通以外,还有哪些需要考虑的呢?
备干粮
民以食为天,干粮肯定是首先要准备的。在古代,虽然也有了酒肆等餐饮业,但还是要备带食物以防万一。一般都会准备胡饼、笋脯等食物和酒水。
出行前占卜
在古代,长途旅行是有风险的,不仅路途遥远,更怕碰到恶劣天气和自然灾害,再如果碰到劫匪猛兽什么的,更会丢了性命。所以,古代出行前都要占卜,以趋吉避凶。
通行凭证
我们不说达官贵人的出行,单单只说一般的老百姓,在出行之前必须向里长或者樯夫(基本是村长或者镇长级的领导)开一个通行凭证,必须县级部门批准以后才能出行。
否则的话不仅过不了关隘,进不了城门,而且被发现的话就轻则打板子,重则流放,甚至杀头。古代,长途旅行的普通百姓少之又少。
随身行李
在古代出行,随身行李,包括了生活用品、床上用品、还有蜡烛、茶叶、棋子、折叠棋盘和中药等。“熟艾、大黄、芒硝、甘草、干姜、蜀椒”这些中药,按照《千金要方》、《医说》等众多医术的说法,都是“居家旅行必备良药”,大多有芳香开窍、除秽杀虫的作用。
同行人
古人旅行,路途风险,为了旅行中相互照应,旅行途中很少独行。对于有钱人家来说,一般都会携带家丁,如果没有条件带家丁,也要找同路的朋友结伴而行。
住宿
旅行中的住宿,官方的有驿站,老百姓有客栈,如果错过了客栈,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时候,民宿寺庙和道观都可以借宿。
就像西游记中,“施主,贫僧一行,是从东土大唐派往西天取经的,路过贵地,可否借宿晚?”是唐僧师徒借宿民宿、寺庙都是常见的事情。甚至露宿野外也时常在所难免。正因为住宿条件难以保证,古代人出行被褥、枕头、蜡烛、洗漱用具通常都要带在身上。
看了古代人的出行,是不是感慨现代生活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