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纸”窗户,如何遮风避雨?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7-20 13:13:11  来源:古建中国  作者:古建中国
核心提示:狂风大雨的夜里,古代窗子没有玻璃,如何抵御狂风暴雨呢?

  “山盟犹在,锦书难托”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的诗我们听的太多,但你有没有发现,狂风大雨的夜里,古代窗子没有玻璃,如何抵御狂风暴雨呢?


没有玻璃?NO!


  中国古代没有玻璃,所以窗户才不用玻璃吗?


  错!至迟在战国时期,我国境内就有玻璃器物出现了。西亚的玻璃珠饰经过中亚游牧民族的中介,作为贸易品进口到中国的中原地区,最早传入的可能是一种名叫“蜻蜓眼”的玻璃珠。



  早期发现的蜻蜓眼多为西亚传入的钠钙玻璃,到战国后期我国已能自己制造蜻蜓眼玻璃珠,但成为主要是铅钡玻璃。


  此外,还有一些玻璃也许就在你身边而你没有发现。例如...



  是不是觉得在哪里见过?


  没错,就是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的大名鼎鼎的越王勾践剑!


  原来这里也有玻璃啊!



  那这件呢~,就是辽宁北票北燕冯素弗墓的代表器物了,正式名称为“鸭形玻璃注”。


  看了上面三件器物,你不再怀疑中国古代有玻璃了吧?估计你也猜得出来了,为什么窗户不用玻璃了。


  因为贵!不是贵族,用不起。


  中国古代的玻璃器定位可是很高,加上工艺的不成熟等等问题,总之,在清朝中后期以前,玻璃窗在国内还是很少见很少见的。


-先秦时期-


  首先,最早的房屋应该是没有窗户的。你要是不信可以去问问半坡老祖宗。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窗户就普遍存在了。其实人们在墙上开窗的原因本来也就是为了透透风透透光,能够在屋子里待的舒适一些。可是到了下雨的时候就麻烦了,外面大风大雨,屋里大风小雨,那还了得。


  最早的时候,人们大体上是用动物毛皮来补窗。


  后来,可能窗户太多了,也可能动物越来越少了。而且,这个东西冬天还好,夏天太热了。总之,不用毛皮了。人们就用麻或者布编织“窗扇”来保持透光和防风。


  话说回来,麻和布在古代社会也不是人人买得起的,实在没有怎么办,就只能用草席了。咳咳,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如果心态好,可能草席也很好了。


西汉到魏晋


  众所周知,东汉著名的蔡伦改进了西汉就出现了的纸张,从此开启了一片广阔的天地。至少为后世糊窗子提供了极好的材料。不过在整个汉代,纸张还没有成熟到可以糊窗子的地步。


  汉代的皇宫贵族,大体还是用绸布来遮挡风雨的,实在冷的时候就加一层木板,直到东汉后期,才使用了纸张糊窗子。而普通的百姓则只能用麻布和木板啦。



  所以,西汉电视剧中的窗子,应该使用的是白色绸布而不是纸张。


  这样做的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影响采光。当时无论是贵族还是普通百姓,他们的住宅都存在采光不足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纸出现以后,终于得到了一定的解决。


魏晋到明朝


  这一千多年里,纸一直是窗户的好伴侣。


  纸张的普遍使用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不过最初还是比较贵的。也不是每个人家都能拿来糊窗户的。万一碰见大文人左思签售会,可能连写字的纸的买不起了。



  到唐宋时期文人多用韧皮纸书写,这种纸较厚密,双面写字,拟稿之后的废纸,其主要用途就是糊窗或者糊墙了。


  不要以为用普通的纸糊在窗户上就可以了,这样的纸一场雨下来就什么也没有了。当时大部分的人的窗户上都糊着砂纸,砂纸要经过桐油长期的浸泡,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防水,还可以起到一点透明的作用。从外边看,略微可以看到人影。于是就有了古装剧里刺客捅开窗户的镜头......


明朝到清朝


  窗纸在这一时期继续被广泛使用。但这一时期另一种材料广泛引用,一时成为玻璃的替代品,受到富贵人家的欢迎。这就是——明瓦。



  明瓦如其名,是一种半透明装饰材料。北方或内地,一般是用天然云母来制作。而吴地的明瓦,却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产品——用蚌壳或“哈蛎壳”等贝类制作而成。


  用明瓦镶嵌于木格窗户,或覆盖于屋顶的天窗,能起到保温遮风的作用,又能透些亮光。各方面效果都不错。


  南京曾是“明瓦”制造业的中心,现在仍有“明瓦廊”的地名。据考古发现,郑和下西洋的宝船上也使用了镶嵌明瓦的窗户。


苏州拙政园见山楼 图中玻璃四周白色部分即为明瓦


  晚清以后,外国玻璃开始进口,慢慢取代了明瓦。至民国后期,明瓦逐步淡出人们视线。如今苏州留有明瓦的建筑,已不多见,只在一些园林古建,或某些古村落里,还能找到它的踪影。


清朝中后期


  直到明末清初,标准的玻璃制品还是非常昂贵的,平民甚至小地主阶层都是无法企及的。


  在清朝初期,一块不足两平方尺的平面玻璃,值300多两银子,相当于一处三间房子的宅院的价格。可见,进口玻璃的身价何其昂贵。也就只有贾家这种豪门才用得起了。



  玻璃制品大规模进入中国,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具体来说是在清朝末期光绪年间。


  当然最开始用的还是紫禁城的各个宫殿,油纸逐渐从宫廷中消失。直到玻璃价格大幅下降之后,普通百姓才真正开始使用玻璃。


 
标签: 古建筑

本文标题: 古代的“纸”窗户,如何遮风避雨?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5546.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