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建筑,为何能保存得如此好?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7-27 11:57:38  来源:古建中国  作者:古建中国
核心提示:山西有“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之誉,为何能保存得那么好?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历史悠久,建筑历史亦非常悠久。作为中国地上文物大省,尤以古建筑为最。


  山西省目前登记的古建筑共18418处,其中木构建筑达9053处,为全国之最;


佛光寺东大殿


  宋辽金以前木结构古建筑全国共有160座,山西现存120座,占到了总量的75%;


  元代以前的木构建筑全国共有440处,山西独占350处,占到全国的近80%;


  全国现存4座唐代木构建筑,全部在山西!


五台南禅寺


  山西省古建筑数量和质量都是全国之首,从寺观庙宇殿堂、城池民居衙署到楼塔桥梁陵墓以至石窟寺等,门类齐全,还有相当多的古建筑没有被登记在册。


  而数量众多的古建筑中的彩塑、壁画、琉璃数量之多、艺术之精,也是全国第一。


  因此,山西有“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之誉。


  为何能保存得那么好?


  其实,保存得多和保存得完好是两回事,山西境内早期木构古建保存状况较差、残破不堪的有很多。


  但是总体来说,山西古建筑相较于其他地方,算是开挂一般的存在了!


  历史延续性好


  山西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历史上整体发展较均衡。


  关中在唐后彻底衰落,河南在宋后无闻,山西虽没有中古时期长安、洛阳这样的全国政治中心,但未经历大衰落。


大同华严寺


  晋北大同是辽金和元早期的陪都,明代以边贸马市著称,太原在元明时期与河北真定并称华北两大都会,平阳是金元的文化和商业中心之一。


  明清,山西商业的繁荣直至阎锡山建设的模范省,都延续了这一地位。


  可以说,在唐宋以后,华北地区整体衰落后,山西算是最好的了。


  地理位置封闭,受战乱影响小。


  地理环境比较封闭,大山多且偏僻,交通不便,也不是什么战略要地,自古战乱相对较少,所以古迹很少遭破坏。


  山西地形表里山河,东西各有吕梁太行两座大山,南面有中条山横亘于黄河前,中间是汾河,整个地形易守难攻。


万荣东岳庙飞云楼


  自唐朝李渊李世民父子发兵并州,从山西起家后,并未在山西建都,而选择了位于陕西的长安。


  自此以后包括在这之前,山西都远离战争和政治中心,避免了战争的毁坏。


  而民国以来,阎锡山一手主政山西十几二十年,山西的铁轨比正常铁轨略窄,没有与国内其他地方同轨,缓冲了现代战争带来的破坏。


  另外,日军侵华战争中使用的轰炸在山西远少于其他靠近东部的地方。


  战争虽频繁但多发生在边关,多数地区一扫而过,没有天翻地覆的破坏。保存下来的古建筑自然就多。


  气候干燥


  干燥是古建筑被保护的重要条件。北方气候干燥少雨,少地质灾害,木结构怕火怕水,比起南方,更利于木质建筑保存。


  近代太穷了


  从建筑基数上来说,明清时山西普遍比较富裕,煤炭、炼铁,所以建筑比较多。


  只不过近代,东南兴起以后,晋商衰落,经济发展较南方缓慢,才相对衰落,不富裕也导致商业化破坏较少,少大规模拆建活动。


悬空寺


  建国初期,山西太穷了,那时候沿海各地,北京、天津大拆大建,而山西只能可怜眼巴巴的看。


  那一堆旧房拆起来要钱呀,穷就没钱盖新房子,古建筑存留的就比较多,客观上也帮助了文物的保护。


  好容易等了几年准备开始搞建设了,这些古建的价值也被社会所重视了。


  不过换言之,近代比山西更穷的,河北、山东、河南,倒没留下多少古建。所以,其他原因也是非常重要的。


  民间信仰浓厚


  山西人号称北方人中的南方人,性格温和、恋家、喜经商、不喜大批斗搞破坏。


  历史上宗教信仰气氛浓厚,民间结社组织发达,历代乡绅会组织修缮,这对修建维护庙宇很重要。


应县木塔


  山西有一部分古建保存的好,是因为很多牛逼的古建不为人所知,典型的代表是应县木塔。


  这是一个辽代(公元1056年)的全木结构的塔,直到梁思成的发现,人们才慢慢的知道它的存在和牛气之处。


  山西以它几乎未经包装的素颜,向我们展现了千年的沧桑,默默讲述着一个个故事,令人惊叹又回味无穷。

广仁王庙


  如果你是一个古建筑爱好者,去山西恐怕没个一年半载的出不来哦。


  作为历史文化与艺术的重要物质载体,山西古建筑代表了中华文明历史建筑的精华。


  它们是三晋大地上立体的历史画卷,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史中不可或缺的璀璨华章!


 
标签: 山西古建筑

本文标题: 山西古建筑,为何能保存得如此好?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557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