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贡茶简史——中国人的茶文化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7-30 11:55:57  来源:神州茶韵
核心提示:所谓贡茶,就是上供给皇上喝的茶。说起贡茶的缘起,实与封建制度的建立密切相关。它与其它贡品一样,主要被用来满足君主及上层阶级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在本质上也是封建社会里君主对地方有效统治的一种维系象征,也是封建礼制的需要。

  所谓贡茶,就是上供给皇上喝的茶。说起贡茶的缘起,实与封建制度的建立密切相关。它与其它贡品一样,主要被用来满足君主及上层阶级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在本质上也是封建社会里君主对地方有效统治的一种维系象征,也是封建礼制的需要。


  最初,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周武王时期,武王伐纣,巴蜀地区以茶等物品纳贡,意味着君臣关系的确立。西汉、三国时期,贡茶虽逐步明朗化,但在制度上还没有强制性的数量和质量规定。因此,成型的贡茶制度,得从唐朝开始讲起。



  【唐】


  唐代中期,社会安定,民富国强,儒释道三教鼎立,从外在修养(修身处世的行为规范、律仪要求)转向内在修养(对道德意识和思想目的的实质追求)已成为共识。茶性高洁情雅,是他们内在修养最理想的饮料,因而三教都爱茶、颂茶。贡茶也就从李唐王朝开始形成了固定的制度,历代相传,延续几百年之久。


  代表人物——唐玄宗李隆基


  起因:国力强盛,不差钱,建几个贡茶院只做私家定制茶


  地点:湖州长兴顾渚山、四川蒙顶山


  名品:顾渚紫笋、蒙山紫笋


  【宋】


  进入宋朝,顾渚贡茶院渐趋衰落,福建建安(今建瓯)境内凤凰山“北苑龙焙”以龙团凤饼名冠天下。同时也把我国茶叶制造技术、品饮技艺提高到一个新高度。把茶叶饮用价值和工艺欣赏价值完美地结合起来了,由物质享受升华为精神享用。



  代表人物——宋徽宗


  起因:宋朝,是一帮文人的天下,再加上一位极爱茶懂茶的皇帝,这喝茶自然也变得极为讲究了。还顺带出了一批茶学专著,如《大观茶论》《宣和北苑贡茶录》《北苑别录》《茶录》等等。


  地点:福建建瓯境内凤凰山“北苑龙焙”


  名品:龙团凤饼


  【元】


  颇具特色的过渡时代,团茶、散茶共存。元朝贡焙,保留着部分宋朝的遗址,其中包括御茶园和官焙。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在武夷山创建茶场,称"御茶园",专制贡茶。



  代表人物——忽必烈


  起因:蒙古游牧民族性格粗犷豪放,喜肉食乳饮,忽必烈在大都建元之后,有意识地引导蒙人学习汉族文化,但由于国民的主流喜爱简单直接的冲泡茶叶,于是散茶大兴。


  地点:武夷山四曲溪御茶园


  名品:石乳茶、岩茶


  【明】


  入元明,贡焙制有所削弱,仅在福建武夷山置小型御茶园,定额纳贡制仍照实施。明太祖朱元璋上任后彻底改茶饼为散茶,把我国唐代炙烤煮饮饼茶法改革为直接冲泡散条茶“一沦而啜”法,开创了我国千年茗饮之宗,客观上把我国造茶法、品饮法推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这一时期的贡茶制度也带动了安化至益阳和长沙的茶马古道的兴盛。



  代表人物——明太祖朱元璋


  起因: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才略出众。他善于总结历代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深知“居安虑危,处治思乱”的治国策略。由于他亲自参加元末农民大起义,转战江南广大茶区,深知茶农疾苦,认为历朝进贡的精工细琢的龙凤团茶劳民伤财,于是改茶饼为散茶。


  地点:湖南安化、高马二溪等


  名品:天尖、四保贡茶、六洞茶等


  【清】


  到了清朝,贡茶产地已不局限于以某一地区为重心,凡佳皆进。有些地方的名茶,因一次进贡而享尽殊荣。



  代表人物——康熙帝


  名品:碧螺春


  地点:江苏太湖


  理由:用贾宝玉的话来作比喻:“此茶清香味异,纯美非常。”具特殊的天然香气。


  代表人物——雍正


  起因:清朝皇室是满族,在饮食习惯上和我国蒙古族等游牧民族近似,以肉食为主。普洱茶的降脂、减肥、去油腻的功效,正好弥补肉食为主饮食习惯的不足。


  名品:普洱


  地点:云南省


  代表人物——乾隆


  起因:因乾隆皇帝个人偏爱,西湖地区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从此出了名。


  名品:西湖龙井


  地点:杭州


  龙颜大悦固然能成就一款茶品,但历史的余烬也足以烤焦一个茶区。贡茶,曾经具备最上乘的原料,优良的山场,最上乘的制茶工艺。随着历史的推移,贡茶的消费阶层皇族消失了,御茶园也先后衰落,到今天仅存遗址,以旅游景点的面目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今天市场上大热的“名山头”产区概念,而这些名山头,其实多为昔日贡茶核心茶区,只是再也不提皇帝威名而已。 


 
标签: 茶文化 贡茶

本文标题: 古代贡茶简史——中国人的茶文化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5596.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