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三体裁:编年体 纪传体 纪事本末体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7-31 13:35:26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核心提示:编年体是中国古代史书最早采用的体裁,所谓编年体,就是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编排史事。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编年体是中国古代史书最早采用的体裁,所谓编年体,就是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编排史事。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春秋》本是鲁国的国史,经过孔子的修订后,这部编年体史书被赋予了十分浓厚的政治与道德意涵,因而名列经部书籍,而被尊为《春秋经》。


  编年体之后兴起的是纪传体。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编排史事。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通过《史记》的目录,我们可以很容易知道什么是纪传体。《史记》开篇是“本纪”,记录历代帝王的言行;之后是“表”,以表格的形式开列诸侯、将相、名臣的名字;之后是“书”,记录国家的典章制度,后来的正史改称“志”;之后是“世家”,记录诸侯以及特别重要的人物的事迹;最后是“列传”,介绍帝王诸侯之外值得记录的人的事迹。本纪、世家、列传的设置,清晰反映了社会的等级秩序。


  自《史记》之后,后世历代正史均采用纪传体,因此纪传体俨然成为不可动摇的传统。民国初年修《清史稿》,编修者无一例外主张沿用纪传体,众人争议的焦点,在于具体的篇目:一派认为仿《明史》的体例安排篇目;一派以梁启超为代表,认为清代历史呈现了很多与明代历史不一样的特点,“史例自因时而变”,以更多篇幅书写清代历史中的新因素,并且注重大众的生活,而非帝王将相的家事。这两派意见,最后以前者取胜。


  纪传体虽然影响极大,但编年体亦未消亡。到了北宋,司马光主持编修了《资治通鉴》,这部书采用的便是编年体,而且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衍生出了一系列史书,这其中便有南宋史学家袁枢编纂的《通鉴纪事本末》,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的史书。


  什么是纪事本末体?如果说编年体以时间线索为中心、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那么纪事本末体便是以事件为中心。像《资治通鉴》这样的大部头著作,以时间线索编排史事虽然简洁,但一些事件横跨几年乃至十几年,其记载分散在不同年份中,很难使读者掌握事件全貌,容易读了这一年忘了下一年,纪事本末体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南宋文学家杨万里在《通鉴纪事本末叙》中便说:“盖事以年隔,年以事析,遭其初莫绎其终,揽其终莫志其初,如山之峨,如海之茫,盖编年系日,其体然也”,读到友人所撰《通鉴纪事本末》后,“如生乎其时,亲见乎其事,使人喜,使人悲,使人鼓舞未既,而继之以叹且泣也”,可见不同体裁带给读者的阅读感受是有很大差别的。


  《通鉴纪事本末》使纪事本末体在历史编纂学上站稳了脚跟,此后产生了许多纪事本末体史书,大体说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朝代纪事本末,如清朝人谷应泰撰写的《明史纪事本末》;一类是专史纪事本末,如记录乾隆平定大小金川之事的《平定金川方略》,清代这类“方略”之书为数不少。


 

本文标题: 史书三体裁:编年体 纪传体 纪事本末体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561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