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貂蝉:耳坠创新设计师
相传,在三国时期,董卓专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因有盖世高手吕布的保护,大臣们都敢怒不敢言,正直的王允也为此事忧心不已。貂蝉把这些都看在眼里,为了报答义父王允的养育之恩,她自告奋勇要协助王允解忧。后来王允想到了用美人阴计,计划把她分别献给董卓和吕布,从中挑拨离间,进而两相倾轧。貂蝉自知有闭月之容,亦深知时人讲究“耳大如轮,眼大有神”,耳垂小意味着没福气,自己又恰好有这一缺陷。
在当时,妇女戴的大多是耳环,为了能有更大的把握,她想到一个解决方法——找首饰匠为她订做一对沉甸甸的耳坠。戴了一段时间,这对耳坠不仅使其耳垂变大,还为她添了不少姿色。后来,计划顺利进行,董卓和吕布也如料想中的那样斗得你死我活,最后,吕布把董卓干掉。从此,戴耳坠的风俗就在民间形成了。
7.谢灵运:谢公屐产品发明人
木屐在古代各个时期都有踪影,但在魏晋南北朝,最为流行。当时,它不仅用于出行,还用于家居。关于木屐的记载,《世说新语·忿捐》有这么一句:“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木屐齿碾之。”说的就是急躁的晋人王述用木屐碾“鸡蛋坚强”的故事,今日用诺基亚砸核桃跟这古人的机智行为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
木屐之所以在南北朝流行可能跟当时的自然环境有关。一是气候炎热,二是多雨,道路上有很多荆棘,且雨后会泥泞不堪,穿皮革或丝帛鞋行军与出游都不方便,取而代之的,便是木屐。当时最有名的木屐是南朝著名诗人兼旅行玩家谢灵运发明的旅游鞋——谢公屐,它的鞋面跟我们平常穿的鞋差不多,鞋底则是两道可随意拆卸、安装的屐齿,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卸后齿,具有舒适、省力、防湿、防滑等优点和功能,这款鞋子的独特与过人之处就在于此。这款鞋子一经推出就深受寄情山水的潇洒人士欢迎。
8.杨玉环:石榴裙推手
石榴原产于波斯,到了汉代,这种进口水果才传入中原。古人认为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有多子多福的含义,所以在婚嫁之时,人们会以石榴相赠。到了唐朝,石榴裙倍受女子青睐,这种裙子色取石榴花之红,上配深色短小襦衣,裙腰高束,上短下长,穿起来就像一朵鲜艳的石榴花,风姿楚楚,艳丽动人。
除了石榴裙,唐代还有许多精美别致的裙子,如间裙、百鸟裙、花笼裙、百褶裙等等,但像石榴裙一样能为后人熟知的并不多,石榴裙的出名得归功于杨玉环。杨玉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相传其喜欢石榴,唐明皇就为她在宫中种了许多石榴树。唐明皇钟爱看她的醉态,所以常把她灌醉,后又亲手剥可解酒的石榴喂她。他们在公众视野里秀恩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朝中臣子都看不下去,日渐生怨,杨玉环也为此感到不爽。
有一天,唐明皇跟群臣一起开宴会,杨玉环在宴上故意弄断一条弦,唐明皇问起原因,她表示臣子老是侧目视之,不向她行礼,对她不恭敬,所以司曲之神为她鸣不平。唐明皇深信不疑,并下懿旨规定每个人见到贵妃都要行跪拜礼。皆因杨玉环平日喜欢穿绣有石榴的裙子,“拜倒在石榴裙下”就流传开来了。杨玉环虽不是石榴裙的设计者,却能使其火到至今。
9.武则天:铃铛裙个性化定制者
武则天年轻时体态丰盈,中年如佛,当上国家一把手时已年过花甲,这时候的她“不可抗拒”地发福了。虽然出门有专车接送,但偶尔还是得亲自下地走走的。行走时,皆因她的大象腿,绸缎裤子时常摩擦出“哧哧”的声音,她为此也很是苦恼。
有一天,她到兴庆宫散心,风儿吹过楼阁上的铃铛,铃铛发出悦耳的声音。这一声音点燃了她设计的火花,她让宫女给裙子缀上小铃铛,这样在掩盖住“哧哧”的声音之余,还能听到叮当作响的愉悦之音。她给这种裙子命名为铃铛裙,之后这种裙子从宫中传到了民间。
10.苏东坡:东坡巾产品代言人
《东坡居士集》有一句:“父老争看乌角巾”,这里的“乌角巾”也就是东坡巾了。这种巾“制有四墙,墙外有重墙,比内墙稍窄小。前后左右各以角相向,戴之则有角,介在两眉间。”总结起来,乌角巾有三个特点,分别为:内胆为桶、外檐比内桶短、桶为高桶。
不难看出,这种巾虽以巾为名,却已是帽之型。苏东坡在当时的名气和影响力都很大(相当于今日的大V),拥有一大箩筐十分敬爱他的铁杆粉。东坡巾的风靡,并不是因为戴起来有多酷有多帅,而是由于苏东坡喜欢戴这款帽子,粉丝们爱坡及巾,即由苏东坡自有的文人雅士品牌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引领,再加上粉丝效应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