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夏天,都被称为史上最可怕最长最热的夏天。
还好室内有空调,度过漫长的夏天,也不算是很煎熬。但在古代,条件比较落后,就比较惨了。
是不是觉得古代总没有现在这么热吧?
不,你错了!一样很热......
古代的夏天究竟热到什么程度?
史书上曾对夏天的炎热也有着一定的记载,那是发生在乾隆时期的一件事情。
乾隆八年,超级三伏天,因此很多人由于忍受不了高气温,活活被热死。
当时朝廷官员的统计,7月14日至25日,北京近郊和城内已有11400人死于炎热。实际上被热死的人数当不止这些,加上其他地区,死人之众可想而知。
形势紧迫,乾隆皇帝命令有关官员采取救助措施,在北京的“街上和城门发放药物”,以减少中暑和死亡。
能把人给热死,那么就可以想象得出这种气温究竟是有多高了。
不过,之所以会说古代的气温高,也只是相对于现代而言,古代气温高导致人死亡,究其根本还不是在于古代的温度,而是在于人们的生活行为。
他们没有很好的乘凉方式,又比较少穿短衣短裤,因此无法释放体内的热气,而这种热气堆积久了,就会对身体造成伤害,那么也就会有死亡的现象发生了。
古代的阶级差距是比较明显的,一般来说,只有富贵人家是用得起冰这种东西的,而大多数的普通人家只能够聊以度日的。
因此他们常常因为闷热不堪,导致整晚不能睡觉。可以说整个夏日都是十分的压抑,伴随而来的就是人们白天的精神不佳。
高温天气,免不了吐槽一番。
如今网上各种段子特别火——
打败我的不是天真,是天真热!
我和烤肉之间只差一撮孜然。
出门五分钟,流汗两小时。
想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
热热热热热......
这么热,古代人该怎么办呢?当然是,作首诗吐槽一下。
现在段子,幽默响亮,但不够文雅,调侃有余,描绘不足。要说又文雅又细致,还得是咱们唐宋时期的大文人。
可能有人要摇头了,古人写夏天的诗估计文绉绉的,一点都看不出热吧。
不不不,可以!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石涧寒泉空有梦,冰壶团扇欲无功。
余威向晚犹堪畏,浴罢斜阳满野红。
——《苦热》南宋·陆游
屋顶上的瓦,像火龙身上的鳞。
拉着太阳那辆车,你是没油了吗?怎么一动也不动?就晒我,就晒我,就晒我!
我不能像小鸟一样有一双翅膀飞到凉快的地方去,我坐在屋子里就如同坐在蒸锅里。拜托!我又不是小笼包!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夏日山中》唐·李白
李白在你心中是什么形象?是不是风流潇洒,豪放飘逸,逐浪江湖,把酒赊月?
没错,入夏之前的李白是这样的。
但是有一天,李白发现满世界的人在吃面条,这时他意识到,中伏到了。
然后,李白就不是你们心中的李白了。
李白太热了,他只好跑到深山之中,再之后,你们都看到了,他就在深山里“裸奔”了。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
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
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
莞簟不可近,絺绤再三濯。
思出宇宙外,旷然在寥廓。
长风万里来,江海荡烦浊。
——《苦热行》唐·王维
王维是个清醒的人。他留恋山水,但是不狂热,吟咏抒怀之后还能回到官场上,官居右丞。
但是一到夏天,他就热“懵”了。从第一句开始,王维就被热懵了。
太阳充盈了整个天地,所有的山岭都是火云堆积而成。
热啊,穿最轻薄的衣服还是觉得重,大树底下都不好乘凉了。
莞簟(音“晚垫”),絺绤(音“吃细”)。凉席也不管用了,凉衣要洗了再洗。
怎么都阻挡不了炎热的天气,热到无欲无求。试图让神思飞到宇宙里,才能廓然凉爽些。
大热曝万物,万物不可逃。
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
飞鸟厌其羽,走兽厌其毛。
人亦畏絺綌,况乃服冠袍。
广厦虽云托,呼风不动毫。
未知林泉间,何以异我曹。
蝇蚊更昼夜,肤体困爬搔。
四序苟迭代,会有秋气高。
——《和蔡仲谋苦热》宋代·梅尧臣
万物暴晒,热到干柴出烈火,天热到连鸟兽都厌恶自己的毛羽。
仿佛是在火炉中穿棉袄,恨不能摆脱这一身的“累赘”,真是太难过了。
真是热到变形啊!秋天赶紧来吧!
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
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
五岳翠乾云彩灭,阳侯海底愁波竭。
何当一夕金风发,为我扫却天下热。
——《苦热行》唐·王毂
祝融,古代传说中的火神。火神祝融鞭挞着火龙来了,天都烧起来了啊,这情景,想都不敢想,一想一身汗!
太阳的热度怎么都挥之不去,全世界都像在大火炉中度日。
自从五月困暑湿,如坐深甑遭蒸炊。
手磨袖拂心语口,慢肤多汗真相宜。
——《郑群赠簟》唐·韩愈
天气热得像把人放在蒸锅里,快熟了......
从古人的吐槽可以看出,那时候不比现在凉快。古人讲话不喜欢直说,对于很多东西的形容得非常优美。
古人诗词,让人不禁想起一句话: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