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殿坐落于紫禁城后部乾清宫西侧,始建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是清朝最高权力中心所在地。清朝两百多年的时光里,前前后后共有十位皇帝曾在养心殿居住执政,是清代帝王使用时间最长的勤政燕寝之所。
没有华丽的陈设,没有精美的贴落,谁还能认得出这曾经是紫禁城里地位最尊贵的人居住的宫殿——养心殿。在撤去了文物后,养心殿像被拽去了华服了迟暮老者,人们清清楚楚的看见,时间这把刻刀在养心殿无情的留下了一道道触目惊心的痕迹。
2015年,养心殿开始了为期五年的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启动后,盘点了殿内现存各类室内外陈设1890件,涉及铜器、玉器、瓷器、木器、书画、古籍等,均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2016年6月,文物保护工作者正式开始了养心殿的撤陈工作,养心殿百年尘土下暗藏了多少秘密?撤陈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对照名册清点文物,撤出可移动的文物。这相当于一次最高难度的“搬家”,殿内有1890件文物,任何一件文物如果在“搬家”中受损,其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
文物打包装箱也是一件十分复杂严谨的过程,此次撤陈的每一件器物都有自己定制的箱匣。经过战火考验的文物打包装箱经验:1931年,为保护文物安全,有关专家提出要将文物转移。故宫为此专门请来了琉璃厂的老古玩商传授包装技术,又仔细观察江西景德镇运送瓷器时的捆扎方法。每件国宝均以数层纸张包裹,外面再用草绳层层缠紧,依次装箱后,在空隙间塞满棉花,然后钉箱盖,贴封条。
做到万无一失,故宫人特意买来许多普通瓷器反复做实验,确定无一损坏,才开始用这样的程序装箱。装了几箱之后,大家总结出了四字真言:稳、准、隔、紧。
例如这件画珐琅委角方形玻璃挂灯,会舒适的挂在这个量身制作的箱匣里,等待着修缮,焕发当年的容光后再回到养心殿。
因为年久失修,挂灯上的流苏已经十分脆弱,这些掉落的几根流苏,工作人员也会仔细的将它们打包以便日后修复,最大程度恢复挂灯的原貌。
由于养心殿长期以来都没有进行深入系统的修缮保护,专家们也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养心殿内部。
所以,这次撤陈也像考古,专家们每天都会有许多新发现。在专家们小心翼翼地揭下这幅“寿”字背纸时,一位专家惊呼:“这后面还有宝贝呢!”。原来其他墙面的背纸后都是白的,而这幅“寿”字背纸后面却是印花。专家分析,极有可能是因为这个“寿”字在这里陈放的时间最久,而其他地方都翻新过。再抬头看看天上,纷繁华贵的藻井天花,是养心殿里最夺目的装潢之一。
工作人员发现天花之上,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落满灰尘的狭小空间,在这一神秘区域的正中央,供奉了用于护国佑民安镇家国天下的护国神牌。
据史料记载,这处神牌自雍正时期就静守在养心殿的木脊之上。出于对历史的尊重,参与修缮工作的专家也不会在这次保护工作中过多的打扰神牌。
养心殿与抱厦之间的天沟防水层表面普遍存在开裂情况;墙体空鼓、风化情况明显,部分建筑墙体有纵向裂缝;油饰保存较差,油皮普遍粉化失光、个别油饰地仗龟裂、油皮剥落、地仗剥落见木骨,局部建筑油饰问题严重;养心殿室内顶棚裱糊大面积撕裂下垂,脱落,暴露白樘篦子木棂条等。养心殿的苍老与残破,在撤陈之后尽显无遗,触目惊心。历史的记忆凝固在养心殿一砖一砾一梁一檩中,却禁不住时间的蚕食与风化。
养心殿经过百年年风雨和战乱,流传至今的文物相对来说已经不多了,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留传于世的文物将会越来越少。
这次修缮中,不论是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宝,还是房屋楼宇的一砖一瓦,都是老祖宗给后人留下的文化财富。修缮为了更好的传承,养心殿给人们留下古老故事还没讲完,而新故事的篇章已经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