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艺术节:一张青春不老的脸(香港艺文观察 )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03-30 14:20:4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核心提示:长时间以来,文化气息匮乏、文化土壤贫瘠的标签一直伴随着香港。但事实上,无论在戏剧、电影、舞蹈还是收藏、出版等方面,香港都有着精彩活跃的表现。从这期起,本报将推出一系列关于香港文化艺术观察的报道,敬请关注。


  长时间以来,文化气息匮乏、文化土壤贫瘠的标签一直伴随着香港。但事实上,无论在戏剧、电影、舞蹈还是收藏、出版等方面,香港都有着精彩活跃的表现。从这期起,本报将推出一系列关于香港文化艺术观察的报道,敬请关注。

  ——编者

  每年2月、3月,香港都会迎来1个多月的“艺术时间”,那就是香港艺术节。今年,香港艺术节走到第45年。作为华人地区历史与影响力数一数二的艺术节,走过“不惑之年”的香港艺术节非但不显迟暮之貌,反而因开放性、前瞻性、灵敏度,练就一张青春不老的脸。其所呈现的艺术心态、文化理念、运营体系,不仅是观察香港文化艺术版图的绝佳窗口,也为内地诸多年轻艺术节或戏剧节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快人一步”的国际视野

  3月18日晚,第45届香港艺术节在香港文化中心落幕。来自世界各地的1700多名艺术家在为期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呈献了涵盖音乐、歌剧、话剧、戏曲、舞蹈在内的180场演出。其中,包括16出新创作及世界首演作品、14部亚洲首演作品。

  引进优秀的新作,向来被认为是香港艺术节最重要的贡献。今年的演出中,亚洲首演或独演剧目包括纽约公共剧院的《大选年的家庭》三部曲、托尼奖最佳导演奖项的首位女性得主嘉妮·海恩斯复排的话剧《丽南小姐》、挪威国宝级剧作家约恩·福斯编剧的装置戏剧《暗影》等。

  虽然内地演出市场近几年也打开大门、取得很大进步,但香港艺术节在剧目的前瞻性和灵敏度还是稍胜一筹。从2011年开始,跟了6年香港艺术节的青年剧评人倪敏告诉记者,香港艺术节最吸引他的是开放性和国际视野。他基本每届都要来两趟以上,在亚洲范围内,香港还是最先能看到一些新戏的地方,剧目质量、引进速度每届也都很“靠谱”,像最新公布的下一届艺术节的剧目中,有一部美国芭蕾舞剧院的《芭蕾小忌廉》就是今年全新制作、刚在美国首演一个多月的新剧目。

  对这样的快人一步,曾多次参加香港艺术节的剧评人梅生也深有体会。他表示,因为香港艺术节,香港观众与一些国外当代名家名作的亲密接触,总比内地要早一步。如近几年才为内地观众熟悉的德国柏林邵宾纳剧院艺术总监托马斯·奥斯特玛雅,早在2006年,香港艺术节已引进他的《玩偶之家》。2007年为北京观众留下首次也是终篇表演的皮娜·鲍什,早在1983年已率领她的乌珀塔尔舞蹈剧场赴港演出,其后六度与香港艺术节结缘,1997年更推出由香港艺术节和香港歌德学院联合委约的《抹窗人》。

  始终不变的艺术承担

  除呈献国际顶级艺术家的演出、引领香港观众不断拓展眼界,香港艺术节多年来也持续以委约及自主创作、联合制作等形式,为国外及香港艺术家和表演人才搭建提升影响力的平台。今年的重头节目之一《香港家族》三部曲,就是由香港艺术节委约及自主制作,展现了艺术节培育本土艺术家的决心。

  《香港家族》三部曲包括《香港太空人》《留住香港》《香港人太空》,讲述香港一个普通家庭从1996年到2017年间发生的三个故事。三个单元剧极具时代气息,贯穿起来组成波潮起伏、月缺重圆的香港人回归前后的心路历程。

  此外,香港赛马会本地菁英创作系列《世纪·香港》音乐会、香港赛马会当代舞蹈平台推出的11个舞蹈新作、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和香港艺术节携手呈献的《炫舞场2.0》,反响都很热烈。

  像这些悉心打造的“香港品牌”,俨然也构成了香港艺术节的一大特色。“今年是香港艺术节45周年,亦是香港回归20周年,我觉得不只是往后回顾经典、古老的艺术、这座城市的历史,也需立足现在,炮制创新类节目。”香港艺术节行政总监何嘉坤表示。

  有业内人士评价,香港艺术节对于本土原创作品从剧本、演员、演出到后期出版,承担起了制作的重任,这种深层次的参与体现了对发展本地艺术的责任承担。这种承担还表现为对年轻观众的培养。每年除了舞台演出,香港艺术节还有众多多元化的“加料”节目,包括各种相关电影放映、大师课、工作坊、探班、讲座、演后谈等活动。以“青少年之家”体验活动为例,25年来为近71万大中小学学生提供了艺术体验活动,今年提供超过1万张半价学生票。

  成熟高效的运营机制

  去过香港艺术节的人都能感觉到,与内地诸多艺术节、戏剧节、音乐节相比,香港艺术节散发着一种公益与商业、务实与高效并存的气质。这不仅与它开放的艺术心态有关,更与其成熟的运营机制密切相关。

  香港艺术节是一种非营利活动,接受政府拨款资助,但主要收入来源靠票房收入和商业及慈善团体赞助。第45届香港艺术节的年度预算约为1.2亿港元,当中约14%的经费来自香港特区政府透过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的拨款,还有9%来自香港特区政府为庆祝香港特区成立20周年的特别节目拨款,约28%的经费来自票房收入,约32%的经费则来自各大企业丶热心人士和慈善基金会(包括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的赞助及捐款。

  “我们要赞助商、观众和其他条件配合,否则我们的艺术节很难生存下去。”香港艺术节副节目总监苏国云说。三部分基本相当的资金来源,使得香港艺术节在公益、艺术、商业上取得了“不可能完成”的平衡。以今年为例,艺术节平均入座率逾93%,售票率高达90%以上,其中有84场全院满座。

  成熟高效的运营机制,让香港艺术节可以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节目的甄选、策划和委约制作上,毕竟在苏国云看来:“归根到底,我们留住及拓展更多观众的唯一办法,就是奉上尽可能多元、精彩、新鲜和少见的节目。”而这也是香港艺术节45年永葆青春的奥秘所在。

 
标签: 香港 艺术节

本文标题: 香港艺术节:一张青春不老的脸(香港艺文观察 )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57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