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金银云纹青铜犀尊——万物有灵犀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8-16 14:00:41  来源:古建中国  作者:古建中国
核心提示:一只犀牛从陕西走来,抖落身上的尘土,昂首望向前方。它喝醉过,但现在清醒,它是一只酒壶,它是今天的主角,它叫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

  一只犀牛从陕西走来,抖落身上的尘土,昂首望向前方。它喝醉过,但现在清醒,它是一只酒壶,它是今天的主角,它叫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长58.1厘米,高34.1厘米,重13.5公斤。


国宝︱金银云纹青铜犀尊——万物有灵犀


  此尊呈犀牛形,犀牛昂首伫立,身体肥硕,四腿短粗,皮厚而多皱,两角尖锐,双眼镶嵌黑色料珠。尊腹中空,用来盛酒。尊背有椭圆形口,口上有盖。犀牛口右侧有一圆管状的“流”。


汉代青铜奇葩


  铜犀尊工艺精湛,造型逼真,犀尊表面遍饰精细的错金银云纹,全身布满的流云嵌入了断断续续的金银丝,好似犀牛身上的毫毛。


国宝︱金银云纹青铜犀尊——万物有灵犀


  华美的纹饰既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金、银、铜三色交相辉映,表现着犀皮粗糙厚重的质感,使纹饰与造型得到完美的结合。


国宝︱金银云纹青铜犀尊——万物有灵犀


  春秋时期,采用错金银工艺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器十分罕见。但是到了战国秦汉时期,则开始广泛流行,许多贵族用的日用青铜器,都披上了错金银的美丽外衣,铜犀尊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国宝︱金银云纹青铜犀尊——万物有灵犀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是中国古代工艺品中实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典范之作,尤其是尊身整体以错金银云纹涂刻,精美华丽之余,又洋溢着充沛的活力,堪称中国汉代青铜器中的奇葩。


它的出土


  1963年,陕西兴平县吴乡豆马村村民赵振秀在村北断崖取土,在距地面1米深左右掘出一个灰色大陶瓮,瓮内塞满泥土,犀尊即放在瓮中。


  赵振秀将此尊送至茂陵文管所,并辗转上交到国家文物局。这件国宝现馆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为镇馆之宝。


国宝︱金银云纹青铜犀尊——万物有灵犀


  据专家考证,铜犀尊应当属于尊贵的礼器,为庙堂、朝廷宫室之重宝。但对这件器物的年代,专家却多有争论。


  更有专家指出:此犀尊发现地为茂陵园区,而历史记载中茂陵曾多次被盗,而犀尊极有可能是汉武帝刘彻的随葬品,在盗掘过程中被遗弃的。


  中国的土地上曾经出现过犀牛吗?


  中国古代动物造型的酒尊数量很多,如象尊、豕尊、鸮尊、驹尊、兔尊、鸭尊、龙虎尊、鸟尊等等,而以犀牛为造型的就非常罕见了。


  这件铜尊采用犀牛的造型,犀牛昂首伫立,肌肉发达,比例准确,体态雄健。由于形象逼真,专家推断造器者一定见过犀牛。


国宝︱金银云纹青铜犀尊——万物有灵犀


  那么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中国的土地上曾经出现过犀牛吗?


  犀牛是一种珍稀的野生动物,目前仅生存于南亚及非洲。我国境内现在已没有野生犀牛,但是在古代,犀牛却曾大量生存于我国境内。


  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就曾出土了犀牛的骨骼。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武丁狩猎,一次就猎获犀牛71头,可见当时犀牛在黄河流域是大量存在的。


国宝︱金银云纹青铜犀尊——万物有灵犀


  犀牛因为皮质坚韧,多被用于制作盔甲,春秋、战国时期,用犀牛皮制成的犀甲是各国武士所渴望的装备。但由于人口增长,大量野生动物被捕杀,犀牛数量迅速减少。


  到了西汉后期,犀牛在中国已经十分罕见了。但是,当时南粤以及西域等地进贡的犀牛在皇家御兽苑中,与狮、象等动物一起被圈养。


  因此,西汉时期,铜犀尊的制造者一定是按照真正的犀牛形象来做器的。


瑞兽犀牛


  古人认为犀牛是灵兽,可治水患,所以在中国的许多地方都有“石犀镇水”的古老习俗。


  犀牛不但是镇水的瑞兽,而且也是人们图腾崇拜的祥兽,犀牛的形象被刻画在各种图腾上,比如生活在今天贵州、湖南、广西等地的苗族,他们把犀牛视为部落的图腾,用于各种祭祀和典礼之中。


国宝︱金银云纹青铜犀尊——万物有灵犀


  在古代,犀牛还被视其为避邪祥物。西汉的宫廷贵族制作了很多狮、象、犀牛青铜酒器,以求驱邪避灾,迎福纳祥。所以,也就有了铜犀尊这样的青铜国宝流传后世。


  繁复的工艺,恒久的材料,凝固人与自然的默契。百态丛生的真实动物,聚集一堂,揽括生命美好。过客来来往往,相视一笑:心有灵犀一点通。


  下期预告:击鼓说唱佣 中国国家博物馆


 
标签: 国宝 文物

本文标题: 国宝︱金银云纹青铜犀尊——万物有灵犀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570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