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8-23 10:25:49  来源:古建中国  作者:古建中国
核心提示:今日,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处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至此而止,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炎热暑天就要结束了,天气逐渐转凉。

处暑


  今日,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处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至此而止,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炎热暑天就要结束了,天气逐渐转凉。


古建屋檐


  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阳气催熟万物后自然退位,阴气开始弥漫,万物收成而祀,一派肃穆之景。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此时节,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较大,不时有秋雨降临,人们常用“一场秋雨一场寒”来形容处暑时的天气。


处暑三候


  我国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老鹰


  “鹰乃祭鸟”,说老鹰自此日起感知秋之肃气,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先猎之物要先陈列为祭,古人称之“义举”。


  “天地始肃”,这个“肃”是“肃清”,天气因“肃”而清,因“肃”必“肃杀”,所以,肃清后必带来萧瑟之气。


  “禾乃登”,禾是五谷各类,天气肃杀后,庄稼才有收成,“登”即成熟之意。


处暑“秋老虎”


  是不是以为天气就此凉爽了,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按照以往的经验来说,可能更加热.....


  我国地域辽阔,处暑后南方、北方气温变化还有不同。北方气温下降明显,开始秋高气爽的天气。


荷花


  而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


  《清嘉錄》的作者顾铁卿:“土俗以处暑后,天气犹暄,约再历十八日而始凉;谚云:处暑十八盆,谓沐浴十八日也。”意思是还要经历大约十八天的流汗日。


处暑民俗


  处暑标示着气温变化的节点,它又有什么习俗呢?


  出游迎秋


  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出游迎秋


  吃鸭肉


  “处暑”天气温差增大、昼暖夜凉,此时饮食应遵照润肺健脾的原则,常吃些清热、生津、养阴的食物。


  脸觑厝


  福州人有句俗语,叫作“处暑一过脸觑厝”。“厝”指有钱人在城里的大房子,“脸觑厝”就是脸要朝着自己在城里的家看,意思是外出避暑的人要打道回府了。


  拜土地


  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获时刻,农家纷纷举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爷。


处暑养生


  起居应当早睡早起,保养秋收之气。由于昼暖夜凉,还要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着凉感冒和关节受损。


  多伸懒腰解乏,伸懒腰能适当增加对心肺的挤压,促进心脏泵血,增加全身的供氧。


  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喝白开水,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功效的食物,如山药、冬瓜、黄瓜、空心菜、藕、鲜莲子等。



  处暑可适当选择慢跑、爬山、散步、太极拳等运动,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排泄多余的水分,达到清热除湿的目的。


  处暑,处暑。一段热闹的结束,一个冷静的起始。如一记休止符,落在了二十四节气中最合适的位置……


 

本文标题: 今日处暑︱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574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