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女皇帝武则天为何会推崇佛教?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9-01 07:06:25
核心提示:武则天为什么在位期间会推崇佛教,快跟着古建中国的小编一起来分析了解一下!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那么她为什么在位期间会推崇佛教,快跟着古建中国的小编一起来分析了解一下!


武则天


  其一,与其个人经历有关。武则天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唐太宗驾崩后,武则天被送进感业寺,削发为尼,遁入空门。感业寺中的女尼,在佛光普照下,小别皇宫后与唐高宗再续前缘,攀上了中国封建帝国政治的巅峰,成为一代女皇!唐太宗、唐高宗父子敬重佛法,但同时更推崇道教。武则天削发为尼的经历,使得她对佛教“情有独钟”。


  其二,武则天崇佛受到其母亲家族世代的佛教信仰的熏陶。武则天的母亲杨氏是杨隋的宗室子孙。隋文帝代周而立,其开国首政即为恢复佛教。此中固有政治上之作用,而其家事及本身幼时的信仰也为一重要原因。隋高祖父母都笃信佛教,是彻底的佛教徒,在北周灭佛时曾隐藏僧人于家中。武则天的血统与隋杨相承,其母就笃信佛教,据说曾有僧人欲借她的力量来保存僧不拜俗的教规。杨氏信佛多出于家世遗传之故,而武则天从小受其家庭佛教环境的熏习,必受影响。


  其三,武则天借佛教来巩固自己的统治。武则天以女儿身执掌国政,登上帝位。这不被强凋纲常伦理的儒家所支持,她不得不另辟蹊径,终于得以假托佛教女主为王的符谶,证明其特殊地位之合理。大乘佛教急进派之经典中便有以女身成佛的教义。《大云经》中说,武则天是弥勒佛下生,“当代唐为阎浮提主”,以此暗示武则天当上女皇是顺应了佛的旨意。这也难怪武则天一定要将《大云经》颁行于天下了。


  武则天还一手策划让僧人菩提流支译出《宝雨经》10卷,专门假造出来一些有利于其登基的内容。这些在武周革命开国之初,确实起到了对民众宣传和证明她取得皇位的合理性的政治作用。这样说来,武则天崇佛是兼有了信仰与利用之心。另外,从佛、道关系上分析,武则天一改李唐原来先道后佛的政策,举佛抑道,以此作为对付和打击李唐世系的工具,为自己夺取和巩固皇权制造舆论。


武则天


  其四,与武则天的心理有关。武则天得势之前把佛教作为精神依托的对象。其实,武则天以一弱小女子之力,独自奋斗于充满险恶斗争的深宫,必定有一坚定信仰在支持着她。后来逐渐得势,在政治斗争中她借佛威以壮帝威,此时受现实所迫,她对佛教的利用更多于信仰。到了晚年,武则天推崇佛法则主要是在于报恩还愿。这挺符合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垂暮老人回首往事时的感慨,更为我们展现了一位鲜活丰满的女皇形象。


  武则天崇佛是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目的的。武则天以极大的热情结交、厚待僧人,建寺造像,广积“功德”,以至“倾四海之财,殚万人之力,穷山之木以为塔,极治之金以为像”,真可谓是到了不惜倾国荡产的地步。这位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一生与佛相伴,佛光撒满了她夺位和强化统治的斗争历程中。至于她到底为何与佛结下这深厚的不解之缘,就如同她死后留下的无字碑一样,只能留待后人评说了!


 
标签: 武则天 唐朝 佛教

本文标题: 唐朝女皇帝武则天为何会推崇佛教?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576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