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趴在古老的楼栋躯体上,在日渐斑驳中饱受着大自然的“拷打”。雷电最是不甘枯寂,会从云端跳落,一次次“啃咬”木头的躯壳。于是,古时的匠人用智慧展开了一场场的博弈,以换取寓舍在雷火下的幸存。
木头随着王朝的消失,逐渐被钢筋混凝土所替代。历经变迁,祖先用智慧对决雷电的实证只能溯回到唐宋,当然远远达不到它原本的高度。
在烟波浩渺的洞庭湖畔,矗立着一座高三十九米,八角七层的砖塔,看上去格外挺拔。砖塔属八角攒尖宝顶,中间有一柄黝黑的铁杵直指天穹。四周的装饰物皆依其所构,呈现出八面包夹的模样。连接宝顶起固定作用的几条铁链则顺着垂脊向翼角攀爬,逶迤垂下,最终以匍匐的姿势向大地一体皈依。它就是慈氏塔,也是祖先智慧与雷火相互对峙的最早实证。正是得益于铁杵和铁链的组合,才使古塔能在无数次的雷火里幸运逃生。
慈氏塔
对比之下,在古书籍中,木头同雷电的博弈要显得更加丰满。早在唐代,便第一次记载了避雷的智慧。
祖先的《炙毂子》中,有这样的记录:汉朝时,柏梁殿遭到火灾,一位巫师建议,将一块鱼尾形状的铜瓦放置层顶上,就可以防止雷电所引起的天火。屋顶上所设的鱼尾开头瓦饰,实际上兼作避雷之用,可认为是避雷针的雏形。
雨果说:“西方的建筑是一部用石头写成的历史。”而中华民族祖先的建筑话本,显然是最先由木头起了开场白。从伊比利亚半岛舶行赴华的安文思曾写道:“屋角以动物角上的角须形式直指天空,屋顶的形状则类似被固定在矛样物上的帐篷。金属条从巨兽的舌头探出,另一端插入地里。这样,当闪电落在屋上或皇宫时,就被龙舌引向金属条,并直奔地下而消散,因而不致伤害任何人。”
避雷传说
在众神相拥的古代,朴素的科技只有围着宗教“转山”,才能在前人的将信将疑中生根,萌芽。于是,先民对雷电的规避便尾随了那个时代的文明一起,被放牧在等待觉醒的河谷边。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玄学是颇具代表性的,如五行、八卦。而在八卦的领域里,“震”卦为“雷”,结合方位之后,又有了“南离、北坎、东震、西兑”以及“南属东雀、北属玄武(龟蛇)、东属青龙、西属白虎”的考量。是故,在相师术士的“臆断”下,古人一致地形成了“雷从龙”的思维。而此后,先民为了避免建筑物被雷击,所必须构造安装的避雷设施,都被称之为“镇龙”。
于是,在古代建筑的表里不凡中,诸多被称为“镇龙”的避雷装置在中国古建筑的身体上开始了生长、繁衍。
譬如,在我国一些古塔的尖端,常被涂抹上一层金属质膜,接着,再使用易导电的材质同地下的塔心柱直通相连,而柱子的末端又与贮藏金属的“龙窟”相连。这便形成了古代的一种“镇龙”。
此外,诸如直立在许多古塔与宫殿上的“鸱尾”,屋顶上设置成动物状的瓦饰,还有高大殿宇里常立的所谓“雷公柱”之类的避雷柱,都与大地“暗通款曲”形成良好的导电通道,成为“镇龙族”里的重要一员。
“绝缘”的故地
对祖先智慧的膜拜,最先驻足山西。始建于1056年的山西应县木塔,坐落在雁北地区县城的西北部,是佛宫寺内基于“绝缘避雷”机制建成的木塔,至今已婆娑千年。
应县木塔是我国最高的木结构建筑,高达67.31米。塔的周围属干皴的黄土层,自县城地表向下延伸千米,矿、水无迹,且整个雁北地区长年干燥,于是,厚重的土壤便连低电阻层都“一口回绝”。因此木塔塔基具有颇佳的绝缘性能。在建塔之初,古代的人们索性在垒塔基时进一步封闭,杜绝了浅层地下水的染指。同时,借鉴了中国北方建房的经验,采用干打垒的法子,向塔基里灌夯土,以求长久干燥,与电绝缘。
木塔塔身的构筑,除却底层及塔刹处有部分塔砖外,整个构架全部为木结构,甚至在塔刹之外,再没有其他的金属物件,堪称奇迹。各层塔檐尽皆伸出7米之多,彼此间的高差亦有8.8米左右,不仅使得本质结构经久干燥,还让塔身外形具备了上好的防雨效果。
以上种种,在赋予塔基塔身材料电气绝缘的同时,又不容易因雨水或地下水侵蚀而破坏,最终成就了应县木塔千年无雷的“战绩”。而不可思议的是,我们的祖先在不识“绝缘”为何物的情况下,仅凭智计、经验,便彻底战胜了天威。
雷火练就“金刚殿”
在祖先与雷火刀刀相伐的年月里,“雷火炼殿”的现象当属不得不提的章节。
“雷火炼殿”的故事起源于道教圣地武当山。每至雷雨天,武当山主峰天柱峰绝顶上的金殿周围便会被雷声缠绕,闪电交加,无数盆大的火球在大殿的周围滚来滚去。在雨过天晴后,则像被洗过一样金光灿烂。此地的道士们认为这是天帝为了保持金殿的圣洁不被污染而进行的天工洗练,从而称之为“雷火炼殿”。
“雷火炼殿”是自然界雷电现象的一种奇观,但同时也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先民在掌握避雷技巧后极致匠心的结果。它一方面很好地保护了金殿,另一方面使得道教圣地披上了愈发神圣的外衣。而究其缘由,则更是深重繁复。
武当山拔芴于华中腹地,其主峰天柱蜂的海拔为1612米,距离云层极近,周遭一片重峦叠嶂,气候多变,加之异常混乱的风向又使云层之间摩擦频繁,随身携带了大量的电荷,不仅落雷时有发生,还极其利于云雨天气时雷电的“暴走”。
至西元的1416年秋,中国古代的匠人先民在天柱峰上修葺了金殿后,为顺合道教的尊崇地位,面阔进深均为三间的大殿被一体造成了铜铸鎏金的样子,自远处观瞧,重檐迭脊,翼角飞举,房顶上更是蹲满了各种珍禽异兽,堪称铜铸工艺的奇迹。
也就是说,通过复杂的天气与全身金属的合作,建在天柱峰绝顶上的金殿分明成了一座庞大的导电体。每当大量带电积雨云向金顶迁徙时,云层与金殿的顶部之间便形成了巨大的电势差,又因为金殿顶部除脊饰以外,曲率皆不太大,在电势差突破了一定数值时,就会使空气电离产生电弧,这就是闪电。
同时,强大电弧使周围空气剧烈膨胀而爆炸,于是电弧发生变形而演化为火球,并发出不断的轰鸣声响,这就出现了“雷火炼殿”的奇观。然而,脊饰本身的曲率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又起到了避雷针的作用,在电势差过大的时候,能使部分电荷放电,不会因为“雷火炼殿”的力量过猛而使金殿受压扭曲掉身形。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沿用了极致的匠心,将质朴的科学演绎成另一番惊心动魄的模样,虽然历经风雨雷电,至今岿然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