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要雕梁画栋?中国古建的魅力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9-25 10:52:35
核心提示:雕梁与画栋,都是我国传承几千年的文化遗产,代表着我们民族的审美情趣,蕴含着深厚的历史知识。中国古建筑,是独立的机构体系,它区别于其他体系,最大的特点有四:以木结构体系为主,斗栱,特异的外部轮廓,雕梁画栋。

  雕梁与画栋,都是我国传承几千年的文化遗产,代表着我们民族的审美情趣,蕴含着深厚的历史知识。中国古建筑,是独立的机构体系,它区别于其他体系,最大的特点有四:以木结构体系为主,斗栱,特异的外部轮廓,雕梁画栋。


  木结构体系的优点很多,如维护结构与支撑结构相分离,抗震性能较高;取材方便,施工速度快等等。同时,木结构也有很多缺点,比如易遭受火灾,白蚁侵蚀,雨水腐蚀,相比砖石建筑,维持时间不长。


雕梁画栋


  古人为什么要雕梁画栋?


  林徽因在《中国建筑彩画图集》的序言中,这样说到:“最初是为了实用,为了适应木结构上防腐防蠹的实际需要,普遍地用矿物原料的丹或朱,以及黑漆桐油等涂料敷饰在木结构上;后来逐渐和美术上的要求统一起来,变得复杂丰富,成为中国建筑艺术特有的一种方法”。


  林徽因说得很清楚,原先给梁枋上油漆,只是为了保护木头,防腐防蠹。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既然要上油漆,何不画些画?画着画着,就忘乎所以了,几乎想啥画啥。但中国古代,即使现在,对梁枋都是很重视的呀,由着工匠的性子乱涂乱画,成何体统,于是,就有好事者,出来定规矩,什么可以画,什么,不能画。慢慢的,就形成一系列约定俗成的,建筑装饰画的“行为准则”。


  进而,油漆和彩画,也出现了明确分工,至明清时期,官式做法已有“油作”与“画作”之分,凡用于保护构件的油灰地仗、油皮,及相关的涂料刷饰,被统称为“油饰”,而用于装饰建筑的各种绘画、图案线条、色彩被统称为“彩画”。保护木头是“油作”的事,而赏心悦目,是“画作”的事。


  在地域分布上,慢慢的也开始有了变化。总体而言,南方建筑,偏重于雕梁,木梁上整个雕绘戏文、图案等;北方,侧重于画栋,表面用颜色涂绘彩画,作为装饰的主要手段之一。


雕梁画栋


  梁枋上的彩画,看似乱七八糟一片,其实,在布局上,是有明确划分的。主要分为枋心、藻头、箍头。梁枋的中间一段,叫枋心,左右两端叫箍头,二者之间的,叫藻头。


  在梁枋上作画,叫做画栋。画栋的题材、内容,与雕梁相似,主要有文人画、锦纹图案、吉祥寓意图案等。


  文人画,包括有故事情节的人物画,绚烂多姿的花鸟画,富有文人情趣的水墨竹石,山水画,富有田园趣味的花果鱼虫,带有野情野趣的败荷凫雁,追求画面意境。再一种是工笔重彩画,如于斐安的花鸟,乾隆时袁越的界画。但这些画,不是对着原作,照搬照画,而是取其精华,去掉不适于,在房梁上彩画表现的部分。


  锦纹图案,丝织业,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到了清代,为了满足皇室、贵族的审美爱好,中国建筑彩画加入锦纹,营造了好像房梁上缠绕着、垂挂着丝织品效果,彩画匠叫“包袱”,是一个彩巾。有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往往四方连续多,展开后,犹如丝绸的编织“锦缎”。


  吉祥寓意图案,比如彩画中的云朵纹、龙纹、西番莲纹,造型区别于木雕、石雕、砖雕。总体上讲,纹饰清秀、纤细,不十分写实。


雕梁画栋


  中国建筑彩画,有着与壁画、雕塑不同的表现技法,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丰富了我国的绘画遗产,它受多方面艺术影响,是独立的、风格奇异的、中国固有的建筑装饰艺术。


  从工艺上来说,中国古建彩画的独到之处,就是通过调动色彩方面不同材质的精华,来营造一个美的意境。比如彩画使用颜料的组成,基本是颜料,加水胶,涂饰以后,彩画工叫胶色,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水粉效果。水粉效果表面是不发光的,但是在没有光泽的颜色底子上面,往往又添加一些亮度很高的金箔,通过这个反差,来追求一种有光与无光、有亮与没亮的装饰意境。


  那么,为什么南方多雕梁,北方多画栋?


  这主要是,因为南北文化素养,存在差异。南方文人多,读书人多,他们追求颜色不炽烈、色彩不鲜艳,于是就把建筑装饰,转向了建筑雕饰,砖雕、木雕、石雕。即便有了彩画,象苏州地方彩画、浙江彩画,颜色一般比北方彩画,要淡雅得多,纹式也纤细,不是那种大红、大绿、龙、凤纹样。大都以各种编织的锦纹、写生的花鸟为主的装饰。


 

本文标题: 古人为什么要雕梁画栋?中国古建的魅力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595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