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背水一战”的真相,竟是满满的套路?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9-26 15:12:00  来源:古建中国  作者:古建中国
核心提示:楚汉相争时期,韩信最经典的战役--井陉之战中,以不到3万的劣势兵力,一举歼灭20万敌军,这里面有一个成语典故叫——背水一战。

  楚汉相争时期,韩信最经典的战役--井陉之战中,以不到3万的劣势兵力,一举歼灭20万敌军,这里面有一个成语典故叫——


背水一战


  “背水一战”意思是背后临近河水摆阵;或布下的阵势。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韩信


  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又展开了一场战争。


  汉王刘邦手下有一员大将,名叫韩信。韩信本来是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项梁起兵以后,路过淮阴,韩信去投奔他,在楚营里当个小兵。


  项梁死后,韩信又跟了项羽,项羽见他比一般兵士强,就让他做个小军官。韩信有好几次向项羽献计策,项羽都没有采用,韩信感到十分失望。等到汉王刘邦到南郑去时,韩信就投奔了汉王,被刘邦拜为大将。


  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向刘邦详细分析了楚汉双方的条件,认为刘邦发兵东征,一定能战胜项羽。刘邦越听越高兴,打那以后,韩信就指挥将士,操练兵马,东征项羽的条件渐渐成熟了。


韩信


  公元前205年,韩信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灭掉魏国。刘邦又派他与张耳率几万军队向东继续挺进,攻击赵国。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赵王赵歇和赵军统帅陈余立刻在井陉口聚集20万重兵,严密防守。


  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车对大将陈余说:


  “韩信这次出兵,一路上打了很多胜仗,可谓是一路威风,现在他又乘胜远征,企图攻下赵国,其势锐不可挡。不过,他们运送粮食需经过千里之遥,长途跋涉。现在我们井陉山路狭窄,车马不能并进,汉军的粮草队必定落在后面。


  这样,你暂时给我3万人,从小道出击,拦截他们的武器粮草,断绝他们的供给,汉军不战死也会饿得半死。你在这里坚守要塞,不与他们交战,他们前不能战,后不能退,用不了几天我们就可活捉韩信。”


背水一战


  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韩信知道后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


  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然后韩信又派出1万人沿着河岸背水摆开阵势。


  背水历来是兵家绝地,一旦背水,非死不可。陈余得知消息,大笑韩信不懂兵法,不留退路,自取灭亡。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韩信、张耳假装败退,向河岸阵地靠拢。


背水一战


  陈余则指挥赵军拼命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这时韩信埋伏的2000轻骑兵,见赵军倾巢出击,立即飞奔驰入赵营,拔掉赵国的全部军旗,换上汉军的红旗。


  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这时,汉军两面夹击,赵军大败。士兵们杀死了陈余,抓获了赵王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


  “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背水一战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这就是成语“背水一战”的来历,这个成语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喻有“决战”性质的行动,表示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与敌人决一死战。


  韩信作为汉初三杰的军事家,这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充分的体现了他的惊世才华。行军谨慎,准备充足,用计别具一格,因势利导,不拘泥于传统战法,奇计奇效。


背水一战


  “背水一战”,满满的套路,如果韩信只是简单地把那三万新兵一股脑儿背水列阵,“置之死地”是有了,“而后生”就算了吧?还是那句话,不打无准备之仗!做事情别冲动,胜利的取得,靠的是智慧。


  背水一战,破釜沉舟,是利用了人逢绝境,不拼是死,拼还有可能生的心理状态,如果整体的心理都是拼命的状态,激发出来的潜能将是巨大的。


  很多时候,生活非你所愿,那就勇于改变,背水一战,生活才会一直朝着你喜欢的方向前进。


 

本文标题: 【成语典故】“背水一战”的真相,竟是满满的套路?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595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