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文人对“文房四宝”有着特殊的感情,文房是传承知识和陶冶情操的清静之地,案头除了笔、墨、纸、砚以外,还有很多用途不一的器具,或实用,或观赏,或怡情,或点缀,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房清玩”。古人这一整套“花式”文具,对于如今熟悉敲击键盘的人们来说,显得陌生而惊奇。
明代屠隆的《文具雅编》中收集了多达四十多种文房用品,它们功能不同,样式百态,材质各异。其中,有的由工艺大师精雕细刻,有的材质和用料十分名贵,还有的自带名人光环,受到后世的关注和追捧。
第九名:臂搁
臂搁,始于明代。发明臂搁的初衷很简单,用它防止墨迹沾染衣袖。随着臂搁的推广使用,古人发现在书写小字体时,臂搁还能减轻腕部疲劳,因此,臂搁也被称为腕枕。在夏天,臂搁可以隔离手臂的汗水,保持纸张干燥。而臂搁和镇纸长度类似,偶尔可以客串镇纸的功能。在众多材质中,因竹制臂搁在夏天有祛暑清热的独特效果,受到了文人的青睐。臂搁是文房的点缀之物,虽可有可无,却将精神和品味完美地融入生活,为文房锦上添花。
第八名:砚匣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一方好的砚台,同样需要配制专属匣子。古人云:“砚无床,不称王。”可见,砚匣的重要性。砚匣大多选择紫檀、红木、花梨、鸡翅木、金丝楠木等优良硬木,匣身的外部装饰简洁大方,否则会喧宾夺主。内部匣身子口与砚台贴合,匣盖开启灵活,使用方便。匣壁涂漆,能防止砚匣受潮胀裂。对年代久远的古砚,古人在原有砚匣的基础上,再配一个匣,达到保护古砚的目的。砚匣要经常打蜡保养,防止木质受潮。一旦发现胀裂,及时打磨,增宽加厚,使其重新贴合。如今,砚匣离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很少见到了。
第七名:镇纸
从前,古人席地而坐,用重物压住草席四个卷曲的席角,称为“席镇”。质地轻薄的纸出现后,“镇纸”自然而然出现了。镇纸,又称镇尺、压尺,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它的记录,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与其他文房器物不同,镇纸一般是成对的,长条形的尤其如此。此外,镇纸有其特殊的含义,一方面警告外人不要随意乱动主人的私物,另一方面,有些镇纸配有警句名言,时刻提醒主人洁身自好,两袖清风。其实镇纸可以分为镇尺、压尺、纸镇、文镇、书镇和书尺等六大类,而压尺又能分为方镇和圆镇,每一类的功能略有不同,可谓情趣盎然,大开眼界。
第六名:笔筒
笔筒,顾名思义,是用来放毛笔的专用器物。造型变化不多,材质有竹质、木质、瓷质、漆器、玉质、象牙、紫砂等。在材质多样的笔筒中,古人对竹制笔筒情有独钟。古人认为竹子正直不屈,清正有节,是君子的象征,因此,文人选择竹制笔笥,与心中的君子情结有很大关系。明代,著名的竹刻大师朱松邻创立嘉定派竹刻。他以刀代笔,擅长镂雕、国画之技,所雕作品气韵生动,神情兼备。继朱松邻之后,清代吴之璠以“薄底阳文”的绝活,将竹制笔筒刻画成艺术品,就连乾隆皇帝也被他圈了粉,名噪一时。如今,笔筒仍然发挥着它的作用,是案头常见的器物之一。
第五名:笔架
也称笔搁、笔格、笔山,是书案上用来架笔的工具。在南北朝时,就有笔架的记载,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笔架造型以五峰山形为主,中峰最高,侧峰渐次。笔架的材质各有不同,宋代以自然石质造型为主,到了元代,大都用铜、瓷、石制作山形笔架。笔架在明代尤为流行,“有玛瑙者,有水晶者,有刻犀者”,用材名贵可见一斑。清代开始流行玉质笔架,雕琢精美,造型生动,其观赏性远大于实用性。历史上有很多笔架的记载,如:《开元天宝遗事》提到“学士苏廷页,有一锦纹花石,镂为笔架”,《云烟过眼录》出现了“古玉笔格”,《宋稗类抄》也有“铜绿笔格”的记录。在杜甫的《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陆龟蒙的《和袭美江南道中怀茅山广文南阳博士三首次韵》,以及唐末诗人罗隐的《暇日有寄姑苏曹使君兼呈张郎中郡中宾僚》等唐诗中,均提到了笔架,说明笔架当时相当普及了。
第四名:笔觇
笔觇,俗称笔掭。古人使用毛笔,不论泼墨山水,还是蝇头小楷,都有掭墨吮毫的现实需要,而中国的山水画以墨色浓淡体现其神韵意境,故有“墨分五色”的说法,有了笔觇,在掭笔之余,还能查验墨色,一举两得。笔觇形制多以小叶浅碟主,手掌大小,既能实用,又增雅兴。目前,最早的笔觇是南宋哥窑荷叶形笔觇。明代,文房清玩之风盛行。笔觇或系出名门,或材质名贵,体现了当时的喜好和品位。对此,文震亨在《长物志》中,提出了自已的看法:“笔觇,定窑、龙泉小浅碟俱佳,水晶、琉璃诸式,俱不雅,有玉碾片叶为之者,尤俗。”清代,笔觇多以砚古制作,古朴典雅,大巧若拙,风行一时。笔觇虽是声名不显的“小器”,同样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实用与观赏巧妙融合。
第三名:水丞
亲,听说过“文房第五宝”吗?没错,说的就是水丞,又称水中丞、砚滴,是放置在书案上贮藏砚水的水盂。有嘴的是“水注”,无嘴的是“水丞”。在古人看来,水丞能带动文思,触发灵感,能息心养性,修身延年,能睹物寄情,思绪万千。早在秦汉时期,水丞就出现了。晋代用青瓷烧制龟形水丞,称为“龟滴”。随着时间的推移,水丞的形制变化万千,包罗万象,而制作水丞的材质多达500多种,应有尽有,眼花缭乱。正是由于水丞在古人心中的重要性,加上其器形多变,材质多样,受到收藏界的关注和追捧,因此,将水丞称为“文房第五宝”也不足为奇了。
第二名:笔洗
2017年10月3日下午,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笔洗在香港拍卖,最终以2.6亿港元拍出,再次创造了宋瓷的神话,也让笔洗走进了大众的视线。笔洗,本是书案上盛水洗笔的实用器皿,却以其形制多样、雅致乖巧受到文人的青睐。笔洗的形制敞口浅腹,类似于钵盂,也有以花、叶、鱼、兽为主体的异形器。中国五大名窑均生产过笔洗,成为后世价值连城的艺术珍品,如汝窑淡天青圆洗、官窑粉青圆洗、哥窑海棠式洗、钧窑鼓钉三足洗等。此外,由玉、玛瑙、珐琅、象牙和犀角等名贵材质制作的笔洗,足以证明古人有丰富的情感世界,高雅的艺术追求。
第一名:清乾隆旅行文具箱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宫廷造成处为乾隆皇帝制作了这款旅行文具箱。这宝贝一出现,立刻博得了乾隆的喜爱。箱子长74cm,宽29cm,高14cm,箱底和箱盖各高7cm。箱体材质为紫檀木,展之为桌,合之为箱。箱内有两个屉盒,每个屉盒分上下两个多宝格。里面可以放置64件文房四宝以及文房用具,如笔、砚、笔筒、笔洗、臂搁、镇纸等器物,甚至还收纳了一个双陆棋盒。整个箱子根据不同器物的形状大小,安排固定位置,构思巧妙,结构合理,劳逸结合,令人叹为观止。目前,这款旅行文具箱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成为难得一见的国宝了。
除了上面的九件文房清玩之外,还有砚山、墨匣、笔床、笔屏、笔船、印章、印色池、糊斗、蜡斗、贝光、书匣、书灯等器物,古人将这一整套器物摆放案头,既是探求知识的工具,又是精致细节的表现,用材考究,做工精良,达到了精神品味与物质生活的完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