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纹石磬
商·打击乐器
长84厘米、宽42厘米、厚2.5厘米
1950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会唱歌的石头”
磬是中国古代先民创造出来的一种石制打击乐器。石磬在演奏时所发出来的声音清脆悠扬,因此人们也常常把石磬称作“会唱歌的石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就收藏着一件人称“磬中之王”的虎纹石磬。
虎纹石磬呈片状,长84厘米,宽42厘米,厚仅为2.5厘米。薄薄的石片表面雕刻有一只老虎。这只老虎怒目圆睁,虎尾上扬,虎口大张,尖尖的獠牙清晰可辨,老虎身躯呈匍匐伏,做出猛虎扑食的架势。
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即可怕又可敬的动物。老虎在饥饿时会伤人畜,但是它那神气活现、威猛无比、充满王者霸气的模样,又让人不由得生出敬意。关于在商代虎的象征意义有着不少假设:有人认为虎纹用于巫术,用来沟通天地与人神;也有人认为虎纹是赣鄱地区古老氏族“虎方”的图腾,能够趋吉避邪。
这件体型硕大的虎纹石磬,1950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殷墟武官村大墓遗址,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
追溯——磬的起源
关于磬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史前,它是由某种原始的片状石制劳动工具转化而来,它形如曲尺,其形状后来逐渐变化,以石料或玉料琢磨而成。
在中国远古时期,磬曾被称为“石”或“鸣球”。大致成型于中国虞舜时期,可悬挂于架上,击之而鸣,是庆典、祭祀的重要乐器。
《尚书·益稷篇》记载:“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就是描写先民敲击石磬,举行大型宗教舞蹈的场景。
在象形的甲骨文中,“磬”字上半部分被形象地描绘成一块悬挂着的石片,下半部分则是一手执槌棒的人作敲击状。
虎纹石磬为商磬,在《诗经·商颂》就有描述殷商时期的人们祭祀乐舞的诗句:“鞉鼓渊渊,嚖嚖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由此可知磬在殷商时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乐器。
虎纹石磬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形体最大的商磬。它表面雕刻的虎形纹造型优美,刀法纯熟,线条流畅,也被誉为“磬中之王”。
磬的种类
1978年8月,中国考古学家在湖北省随县发掘了一座距今2400多年的古墓——曾侯乙墓。墓中出土的曾侯乙编磬总共32片,分上下两层依次悬挂在青铜磬架上。
然而,曾侯乙编磬的数量众多,由小到大依次排列。而虎纹石磬为单件石磬,出土时并没有其它石磬作陪,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按照使用场所和演奏方式,磬可以分为特磬和编磬两种:特磬为单个大磬,是古代人们祭祀天地和祖先时演奏的乐器;编磬则是由若干片磬编成一组,挂在木架上演奏,主要用于演奏宫廷雅乐。
所以,虎纹石磬为特磬。石磬正面的虎形以双勾的线条刻出,虎作伏卧欲起之状,头大尾短,与青铜器上常见的虎形纹饰相似,线条遒劲,匀称地布满整个磬面,成为一个完美的适合纹样,与长度近一米的器形浑然一体,反映出商代高超的石刻艺术水平。
在商朝中晚期,石磬在与青铜乐器的组合使用中不断完善,从打制到磨制,从不规则到规则,从单一向成组过渡,乐器的实用功能逐渐增强,从而成为配合礼制的“金石之乐”中的不可或缺的乐器。
由于石磬的声音清纯、优美、典雅动听,成语中常有“钟磬齐鸣”“磬声悠扬”的赞誉。
虎纹石磬是块什么石头制成的?
可是您知道吗?并不是任何一块石头打磨成薄片,就能击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那么,虎纹石磬到底是用什么石头制作而成的呢?
我们眼前的这件虎纹石磬是用一整块灵璧石磨制而成的。
灵璧石,产于安徽省灵璧县,与太湖石、昆石、英石并称为中国四大奇石。灵璧石自古就有“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如玉”的美称。
在《尚书·禹贡》记有“泗滨浮磬”。所谓“泗滨浮磬”,指的就是今天的灵璧磬石。
如果对灵璧石轻击,可发出余韵悠长的美妙声音,因此灵璧石自古以来也被视为作磬的最佳石材。
那么,为什么灵璧石的声音如此与众不同呢?
据科学分析,并非所有的灵璧石都能敲出音阶,灵璧石中会奏乐的名叫“磬石”。它们之所以能够敲打出清脆的音阶,全依赖于石头本身的密度与众不同。
距今约4亿年至2.3亿年之前,复杂的地质运动以及火山喷发所产生的高温熔烧,造就了这些质地坚硬、音色纯美的灵璧石。
虎纹石磬磨工细腻、纹饰清晰、音色纯美,是殷商时期的先民,用灵璧石所创造出来的石磬杰作。中国古代先民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出了精美绝伦的虎纹石磬,而虎纹石磬作为中国古代“金石之音”的见证,同时也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一笔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