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长发展的深厚基础,考古学的研究成果,对于传承中华文明、维系民族精神、推动社会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考古学界的盛会,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让古建中国带您来看看。
近日,由中国考古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127家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考古文博机构代表,12个国家的国外代表和几十家媒体代表及其他参会人员近千人参加了此次大会。
大会于10月22日上午开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甘霖,四川省副省长杨兴平,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英国牛津大学教授杰西卡·罗森等先后致辞。
顾玉才代表国家文物局向出席大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向精心筹办大会的各单位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中国考古学大会是中国考古学界的一次盛会,也是传播、推介考古工作成果的一个重要平台。近年来,广大考古工作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工作、努力奋斗,考古工作取得显著成果。基建考古有序开展、重大课题不断推进、重要发现层出不穷、文物合理利用亮点不断、科技考古不断深化、国际合作广泛开展。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大考古工作者的艰辛努力和付出。
顾玉才代表国家文物局对各地文物考古部门和考古单位提出了四点要求:第一要树立大局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切实做好基建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第二要加强制度建设,要对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建立起一套规范、高效的管理制度,积极促进考古成果转化和社会共享;第三要注重学术科研,主动策划重大考古科研项目,推动专项、专题研究;第四要加强人才培养,鼓励支持考古单位与高校、地方政府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和考古工作站,将队伍建设放到重要位置。
在开幕式上公布了“田野考古奖”、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金鼎奖”和“金爵奖”评选结果并颁奖。宁夏青铜峡鸽子山遗址等18个考古发掘项目分别荣获“田野考古奖”一、二、三等奖;《中国考古学: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早期青铜时代》等11部考古学著作荣获“金鼎奖”,周振宇等10人荣获“金爵奖”。
闭幕式后的大会主题报告环节,六场主题报告分别就中华文明起源研究、东亚现代人起源与演化研究的突破、农业起源与文明起源关系探讨、巴蜀考古与成都考古收获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10月22日和23日,中国考古学会16个专业委员会及大会特设的古蜀文明及四川考古专场共17组将就各自研究领域的理论、方法、新动态和新视野进行广泛和深入的探讨。会议期间,各专业委员会还举行16场面向公众的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