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惨绿少年”?乍一听,又“惨”又“绿”的少年,还有点可怜,竟然是一个成语!
“惨绿”的惨,是一个通假字,通“黪”,指色彩暗淡。惨绿就是浅绿色的衣服。惨绿少年其实一点也不惨,这里面有一个来自唐朝的有趣故事。
惨绿少年
出自唐朝张固的《幽闲鼓吹》中记载:“喜曰:‘皆尔之俦也,不足忧矣!末座惨绿少年何人也。’答曰:‘补阙杜黄裳。’”
唐代宰相刘晏的女儿,嫁给了礼部侍郎潘炎,生了儿子叫潘孟阳。他运气非常好,当上了户部侍郎,非常得意。
但“知子莫如母”,老夫人对这个儿子的才干不太满意,认为他无能担此重任,总有一天要惹事。
潘孟阳
潘孟阳心里虽不服,他告诉母亲自己的同僚也半斤八两,比他强不到哪去。母亲不信,为了向母亲证实,他特意把一些要好的同僚们请到府上吃饭,老夫人躲在屏风后面偷偷看这些少年。
待客人散去之后,她觉得果然如儿子所说,“这些少年都是平平之辈,不过坐在末座的穿惨绿衣服的少年是谁?”
潘孟阳回答说:“叫杜黄裳,现在是个补阙(从七品的小官)。”
潘母认为,这个人跟别人都不一样,将来一定是位有名的卿相。
后来果然被潘母言中,自己家的孩子果然不行,别人家的孩子是真优秀。
若干年后,潘孟阳的官职已经到了盐铁转运副使,那是钦差专干,时不时就要到江淮地区考察民情、考核官员。
潘孟阳没有“辜负”母亲的预料,他一路出行光随从就300多人,并且长期收受巨额贿赂,后闹出事端被皇帝免除官职。
而“惨绿少年”杜黄裳日后真的做到了宰相,并在死后配享太庙,不得不说潘母的眼光也是非常毒辣。
杜黄裳
杜黄裳出身于长安杜家,属于名门望族。曾有“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意思是长安城南的韦家、杜家距离皇上也就五尺的左右,形容权势显赫。从汉朝起,杜家就名人、高官辈出。
杜黄裳
与大多数人不同,杜黄裳在考中进士之后并没有做文官,而是被郭子仪看中征为军中幕僚。恰巧郭子仪的军队又经常打仗,长期的军旅生涯把杜家公子培养成杀伐果断、脾气暴躁的粗糙汉子。
唐代宗大历十三年,郭子仪去长安汇报工作,临行前任命杜黄裳留守营地主持军务。恰巧李怀光一系早就对郭子仪不满,妄图取而代之。
郭子仪走后,李怀光和监军召集众将开会合谋伪造诏书,准备当场诛杀支持郭子仪的将领。本来没有杜黄裳这个文官幕僚什么事,可他却发现诏书系伪造,现场质问李怀光是什么意思。
要知道,当时帐内有支持李怀光的将领,外面有不安分的士兵,此时已经到了动刀子的边缘,一句错话就能引出一场屠杀。可义正言辞的杜黄裳当场把李怀光与监军问得虚汗直流跪地服罪。
一场爆发在即的军队哗变竟然就用嘴解决了!事后,杜黄裳以郭子仪的名义将不听话的将领调遣到别地,凭一己之力消动乱于无形。
唐德宗年间,杜黄裳从地方调入中央担任御史监察。因为在军中养成了直来直去的好习惯,所以御史工作干得尽职尽责,这下可把当时的奸相裴延龄惹恼了。因为得罪权贵,杜黄裳整整十年没有得到任何升迁。
永贞元年,唐顺宗即位,因为当宰相的韦执谊是自己的女婿,老丈人杜黄裳才沾光升任太常寺卿。后来皇帝病重不能理政,大权由王叔文、韦执谊一派大臣把持,这引起杜黄裳的不满,因为他认为这个时候应由皇太子监国。
老丈人还好心的劝女婿:“你是宰相,你应该率领群臣劝太子监国。”韦执谊很不高兴,说:“岳父你刚升了官就讨论宫中大事合适吗?”
杜黄裳的火爆脾气顷刻间爆发:“老子三朝为官想的是国家,一个破官职不至于让我飘飘然!”说罢拂袖而去。
不久唐顺宗病故,太子即位。因拥立之功,杜黄裳被升为宰相。
几十年的从军经历培养了杜黄裳强硬的立场。当时国家因藩镇割据四分五裂,朝中大臣看到这种局面都能躲则躲。
只有杜黄裳一反过去朝廷对藩镇的软弱姑息,力主“以法度整顿诸侯”。在不长时间内即讨平西川、夏绥诸处叛乱,令唐之威令,几于复振,这就是著名的元和中兴,而唐宪宗说全是杜相的功劳。
不过杜相虽然政治态度强硬,生活上却雅澹宽仁,修养极好。元和三年,杜黄裳以70岁高龄去世。30年后牌位配享宪宗庙庭,算是光宗耀祖、青史留名。后世评论:“元和中兴的开端,凭杜黄裳一己之力。”
“惨绿少年”本意是指穿着淡绿衣服的少年,后也指衣着讲究的少年,引申为风度翩翩、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