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开始秃了?看古代人脱发了怎么办?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10-29 15:23:52
核心提示:调查显示,现在80、90后是脱发主力军,60%的男性在25岁之前就出现脱发现象,而在30岁前出现脱发的比例达84%,比上一代人的脱发年龄整整提前了20年。天天喊着脱单、脱俗、脱贫,结果提早实现了脱发。

  调查显示,现在80、90后是脱发主力军,60%的男性在25岁之前就出现脱发现象,而在30岁前出现脱发的比例达84%,比上一代人的脱发年龄整整提前了20年。天天喊着脱单、脱俗、脱贫,结果提早实现了脱发。


  关于头发,说回古代,发丝从来都不是小事。


  发型对男人来说非常重要,在一些朝代,发型还代表着身份的高低,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梳同样的发型。一般来说,最常见的,就是束发。


  清朝以前,汉族人都留满发,不剪不剃。小孩生下后,头发任其自然生长,到读书的年龄,梳洗后挽结为髻,叫“束发受书”。古人认为剃头是不孝,《孝经·开宗明义》里就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髡刑”是古代惩治罪犯的一种刑罚,说白了就是剃掉头发,也就是司马迁说的“剔发受辱”。三国时,曹操坐骑惊踏禾苗,撞上了“践苗者斩”的律令,不得不“割发权代首”。


  然而“束发而冠”传统的延续,在顺治二年(1645年)阻断了。清世祖颁布《剃发诏书》,诏曰:“向来剃发之制,不即令划一,姑听自便者,欲俟天下大定,始行此制耳。今中外一家,君犹父也,民犹子也,父子一体,岂可违乎,若不统一,终属二心。自发布告之后,京城内外限旬日,直隶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为惜发争留,绝不轻贷。”


  自这一诏令颁布之后,清军所到之处,无论官民,限十日内尽行剃发,三百多年前粘满鲜血的号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就是这么来的。



  古人脱发怎么办?


  在古人看来,头发如生命。他们怎么能忍受自己脱发变秃呢?


  陆游有一首诗中写道:“脱发纷满梳,衰顔不堪照。”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脱落的头发缠满了梳子,怎么能看着镜子中自己衰老的容颜呢?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拥有一头的秀发不但是美丽的象征,同时也象征着青春呢。


  杜甫的《春望》中也说道“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的情况更惨,用手挠头,一挠掉一大把,但他还坚持戴发簪,真是骄傲的倔强。


  看来“秃顶”的惆怅,不光现代人苦恼,古代人也是有同样的哀叹。但是他们没有双十一爆款“防脱洗发水”,那么这场“发际线保卫战”该如何打响?


  古代男性束发的时候如果碰到秃头,很简单,戴上帽子就可以了。


  古代贵族男子常戴帽子,有一种平顶式帽,到春秋战国很流行,汉代的“平巾帻”就是从它发展而来。


  《晋书·舆服志》记载:“帻者,古贱人不冠者之服也。汉元帝额有壮发,始引帻服之。王莽顶秃,又加其屋也。”


  “帻”本是古时一般人裹在额头上的布,王莽这位老兄秃顶也严重,无发可束。要是光带个“帻”又显得比较奇怪。所以对“帻”进行了改良,在上面加了个“屋”,后来也有了“王莽秃,帻施屋”的说法。至此,“帻”就基本改良成了我们今天的帽子。



  除了帽子,戴假发也是遮盖脱发的常见方法。


  传说在尧舜时期,假发就已经产生了,古汉语称髲髢(bìdí),《庄子·天地》说:“有虞氏之药疡也,秃而施髢,病而求医。”提到有虞氏(舜)用假发遮盖秃头。虽然庄子没见过虞氏,关于他的内容应属传说,但可见当时男子也会使用假发。


  《诗经》中也提到,“鬒发如云,不屑髢也。”虽然说的是长发飘飘,不需要用假发来装饰。但也可以反推,当时的确存在戴假发的现象。感谢假发的存在,让古代在美(kua)丽(zhang)的发型上创造了无限可能。


  除了这些物理遮盖法,想原生促进长头发的方法就不得不提“老中医”了,根据中医的理论,头发的营养来自于肾和血,头发不好,源于肾血虚弱。要从温肾补血开始调理,补足气血,从而达到养发生发的效果。但是成效好像并不是那么明显。



  然而对自己脱发的嘲笑,要数大诗人白居易。他在《因沐感发,寄郎上人上二首》中写道:“乃至头上发,经年方一沐。沐稀发苦落,一沐仍半秃。”头发一年洗一次,和过春节的频率是一样的,要是放在今天肯定要发个朋友圈,我白居易洗头发啦!


  现在年轻人表示睡得太晚、心理压力、用脑过度、遗传等等是脱发的主要原因,焦虑确实是时代的通病,最重要的是调节好心态不断提升自己来缓解焦虑。古建中国最后祝愿大家都有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哟!


 
标签: 脱发 古代人 历史

本文标题: 90后开始秃了?看古代人脱发了怎么办?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613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