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一龙一猪”:你会变龙还是变猪?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11-01 14:17:39  来源:古建中国  作者:古建中国
核心提示:“一龙一猪”,一条龙一只猪?这算什么成语,想表达什么意思呢?其实,这里的“龙”和“猪”都是一种拟人手法,这个成语来自唐朝韩愈写给儿子的一首劝学诗。

  “一龙一猪”,一条龙一只猪?这算什么成语,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其实,这里的“龙”和“猪”都是一种拟人手法,这个成语来自唐朝韩愈写给儿子的一首劝学诗。


一龙一猪


  韩愈,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尊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与柳宗元并称为“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韩愈是一个苦孩子,出生在一个中小官僚家庭,他父亲最高只做过县令一类的小官。三岁时父亲去世,年幼的韩愈跟着哥嫂回到河南老家。


韩愈


  7岁时哥哥去京城,他又跟着去首都长安。十多岁时,哥哥被贬岭南,不久病故,年少的韩愈又跟着嫂嫂,扶着兄长灵柩返回中原。


  韩愈生活的时代,唐朝藩镇割据,中原是块多事之地,经常遭逢战乱。不停地迁居、颠沛流离,对他日后有深刻影响。


  作为孤儿的他,从小就刻苦读书,有上进心,沉溺于书籍的世界,在他的世界,时间是上下几千年,看见的是古代的英雄豪杰,是超杰俊逸的灵魂。


韩愈


  少年韩愈虽读书不少,但在科举这条路上,却非常不顺。在唐朝,如果一个人想做官,有三条道路:


  第一就是门荫,祖上有势力、有爵位的,不用参加科举考试就可以做官了。唐代有好几位宰相,都是通过门荫进入官场的。


  第二就是征辟,如果一个人名声很大,或者是社会名流,由皇帝直接下诏任用。这一点适用于世家大族。


  第三就是最难的科举了,尤其是进士科,整个唐朝289年,只出了4,000多名进士,平均一年录取不到14名,这个比例太低了。而且唐朝的进士还不严格,统治者允许有名望的人推荐人。


韩愈


  韩愈祖上既没有给他弄到门荫,他又不是出身世家大族,只能走第三条路,最艰难的科举之路。


  是不是觉得凭他的本事,科举之路应该不在话下,然而非常坎坷。韩愈三次参加进士考试,三次落榜。但他不气馁不放弃,刻苦学习,终于25岁时在第四次进士考试中成功了。


  这一年,金榜题名的还有李绛、崔群、武元衡、裴度,都是将来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所以,那一届科举史称“龙虎榜”。


韩愈


  韩愈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作为一个文学家,敢于劈开当时浮靡的文学弊端,用气势磅礴的诗文重开清新俊朗的文风,回归古文。


  而韩愈作为一个个体,又是个正义凌然的大丈夫,在政治上不向权贵低头,而是敢于发声。


你想变成龙还是猪?


  然而作为大文学家兼诗人的韩愈,却有个从小不爱读书的儿子,名叫韩昶[chǎng],小名曰符。


  为了教育这个儿子,韩愈写了一首劝勉诗——《符读书城南》,诗中写道:


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

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

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

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意思很简单,就说有两户人家都生了一个儿子,长相十分相似,也都很聪明。小时候在一起玩耍嬉戏,就像群鱼中的两只,看不出有什么区别。


一龙一猪


  到十二三岁,各人的表现才稍稍有些不同。到二十岁,就变得差别很大,一个像一条清水河,一个就像一条污水沟。到三十岁,成家立业时,两人已经如同一龙与一猪,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简直是天壤之别。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教导,一个人的进步离不开读书。但读书只有勤奋才能有收获,不勤奋只能腹中空空。


  人与人的天分都是差不多的,并没有聪明和愚笨之分,就是因为勤奋程度不同,才会有后来不同的道路。


一龙一猪


  “儿子,你到底是想成为呼风唤雨的龙还是蠢笨无能的猪呢?”


  唐代人普遍重视读书,韩愈用这个非常浅显易懂的事例来说明这一道理。韩符看到父亲的这首诗后,猛然惊醒,用心读书,用功学习,终于成了一个有用之人。


  后来,这首诗也生成了“一龙一猪这个成语,比喻同一个起跑线的两个人,长大后却相差悬殊,高下判别极大。


 

本文标题: 【成语典故】“一龙一猪”:你会变龙还是变猪?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615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