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重识中国文化!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11-08 11:31:50
核心提示:建筑在创新的过程中,要思考怎样去寻找它的文化源头,怎样在保持原有的基础上再做选择性的吸收;在现代建筑与传统里又分别汲取哪些养分。

  当建筑呈现了美,一种凝固的文化与艺术会给人带来无限的打动力和感染力。建筑在创新的过程中,要思考怎样去寻找它的文化源头,怎样在保持原有的基础上再做选择性的吸收;在现代建筑与传统里又分别汲取哪些养分。


  这些年来,建筑是个百家之言,并没有确切的评判标准,要做出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完美状态是一个煎熬的过程,这里需要保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份尊重,也需要对现代生活的一份理解,要把这两个方向连接到一起并有一个新的呈现结果,注定是一个很纠结的一个过程。


中国传统建筑


  以建筑重识中国文化


  重塑传统文化的本质上讲并不是简单的为建筑“穿衣戴帽”的过程,更要深究到中国文化的表象背后去思考,究竟应该坚守传统文化的哪部分?现代主义建筑又如何与我们现代生活相融合?在中国文化体系里分的维度多而复杂,通过建筑归纳一条文化主线以呈现当代生活与传统文化对话的结果,并把它纳入到产品的体系之上,从而形成一种当代语境下新的文化自觉。


  无论是做现代中式抑或传统中式,我们遵循的仍然是对传统礼制观念的理解,这是恒定不变的。中国传统文化礼制就如同国外的黄金分割比例是0.618固定不变的,我们的传统礼制占有的比例也是固定存在的,但它和国外的比例是不一样的。就这一点来说,我们虽说是现代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却很少做一些像结构主义非常灵活的空间构筑手法,也并非一味地追求现代。


中国传统建筑


  按照中国传统建筑的规制,文化肌理不变,大家也都在按照自身独有的构造手法在做项目,这在全国都是一样的。包括建筑教育在内,这些年大家看到的建筑往往是朝两个趋向发展,一个是趋向于与传统民居相关的深度研究,另外一个是利用中国传统手法与国际接轨从而形成新的语言机制。


  从目前的空间结构主义或者空间参数化设计来看,大家受到的现代主义影响其实是很大的,或者说后现代的结构主义与参数化设计,更多的只是停留在一些新的手法上,甚至还有些建筑采用一种极致的手法来表达中国传统文化,把一些类似中国传统的符号刻意地放到无限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违背了传统文化的;我们也不能因为对于传统文化的某种喜好,就把它改的面目全非。而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理解上来说,贯穿古今的传统礼制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


  传统建筑文化如何构建在当代生活之中?


  通过传统礼制观念回归到建筑本身,建筑本体的规制又会面临新的思考,现在很多传统建筑里的规制,即使是传统建筑修旧如旧的修缮方式,也不一定有一个规制或者一个标准体系,如果又综合建筑的现代风格表达一同考量,建筑本体的既定规制很大程度上会对现代主义风格的表达产生制约性的影响。


中国传统建筑


  首先在材料上就有制约,大家印象里中国传统建筑的材料更多的是砖、木,那么受砖、木属性的影响,中国的传统建筑在高度上就有很大的局限性,要在这种局限性中建造心中理想的建筑,中国人自然而然把“心之大”寓于“形之内”,运用了“小中见大”的手法,随之演变为一种“府制”的观念与规划,即“形之内”具化为“府之内”的规制。大家可能都去过故宫,去过颐和园,也去过恭亲王府,精巧的构图手法在建筑与园林就展现了极强的震撼力。


  我们会发现无论是传统的北派造园手法还是南派造园手法,侧重点虽然不一样,但都是在一个小格局里展现出了一个强大的气场。


  比如南派园林一般会比较小,它一个园子也就几亩地,可能比几百亩地的园林差很多倍,但是当我们走进里园子,一点也体验不到小的感觉,它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极思精巧的小处理、小场景的营造手法,让你一步步移步换景,也会采用几十种的接近手法令你趣味盎然。它则亦是通过两样东西来呈现的:第一是建筑的规制,第二个是空间秩序上的规制。这两样规制所形成的空间场所精神使我们对它产生的一种亲切感与崇拜感。"


  这是我们对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导入的理解,也是我们抓住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所在,无论是小中见大、小而见思精的造园手法,还是对于建筑规制的营造手法,都是我们最希望能够遵循的传统。


中国传统建筑


  另外,现在有了强大的现代材料供应体系,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守着老祖宗,非要捡回来一些不合用的糟粕放回传统,还说是为了延续“香火”,硬生生地去做砖、木制结构,那样建筑是不节能又不保温的,也过不了国家节能环保的规范要求。


  其次,人们现在要节约资源,占地率尽量要小一些,我们的房子要纵向延伸,所以这些使我们不能再像以前的规制那样,有钱人住在大园子,没钱人住小破房子,现在的人口密度与城市居住密度都要求我们的建筑一定是节能、低碳又环保的。


  如此,当代建筑第一要考虑是否适应现代人的居住生活方式,可能要更具体化来达到对于城市核心资源的共享化,这一定人居建筑必须要面临的问题。如果要让建筑的选址在城市的核心区或副中心区才能够让它享受到城市配套的便利性,那么现代建筑产生的问题上也要符合建筑规制的传统理念。


  从前中国没有太高的房子,现在要把房子修挺拔,就要在空间、细节、辅助关系等规划上加以平衡,其中的难点在于:建筑变高了又如何保持原有的规制要求。那么在思考产品的过程中,任何营造工作的细节都要非常谨慎,不能再用某种单调的手法,而需要更多的打磨。

 

本文标题: 以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重识中国文化!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619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