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建筑风水百字铭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11-12 10:18:21  来源:公众号-莲邦  作者:范绍永
核心提示:天人合一,阴阳平衡是中国传统建筑所要表现的哲学理念,也是宜居环境的代名词。在建筑选址和规划过程中特别注重“天人合一”及“阴阳平衡”关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阴阳宜平衡,五行求相生。

高低有进退,奇偶定分明。

造型可多样,风格必一统。

建筑有物语,曲直和动静。

岔口不设门,彼此无角冲。

前后防逼压,过白与对景。

明堂须开阔,砂水贵有情。

方位随卦起,五诀要融通。

以向定局规,四灵是传承。

形似以表法,物名在体用。


  注释:


  阴阳(1)宜平衡,五行(2)求相生。


  (1)阴阳:是自然界相互对立冲和互相依存的根本因素,如天地、昼夜、寒暑、温湿、雌雄等。


  (2)五行:金、木、水、火、土,通过相生相克组成世界万物的五种元始的朴素物质。


  天人合一,阴阳平衡是中国传统建筑所要表现的哲学理念,也是宜居环境的代名词。在建筑选址和规划过程中特别注重“天人合一”及“阴阳平衡”关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平衡就是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保持协调,既不缺失,也不过份,呈现着一种协调的状态。阴阳,也是一种“生气”学,即建筑范围内对小环境温度与湿度的创造。例如,庭院中的水池、乔木、地面铺装材料都能影响到家庭阳阴平衡关系。“家无石不安,无水不灵”即指此也。家宅外环境左右高低相就,远近形势相顾,石水坚柔相和,温湿冷暖相济,屏墙花木相错等。还有建筑本身构架的上下、大小、内外、开闭、动静等相对关系。阴阳平衡是创造和谐宜居吉宅的最主要条件之一。平常我们说的风水的各种“煞”就是由于阴阳不平衡而产生的。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者相生相克,生发万物。五行在物化表现方面有两种概念,一个是套用河图洛书在空间的定位,木在东、火在南、金在西、水在北、土在中央;二是建筑物态的体现,方者为土,圆者为金,直者为木,曲者为水,尖者为火。建筑风水五行相生关系主要指具备五种外形的建筑所在的方位是相生的还是相克的,按顺序一般是后生前,下生上。例如,后边有座平顶的建筑,前边有座圆顶的建筑,即暗喻为土生金,为大吉格局。另外在我们南方大部分地区,民居的正脊两羰的山墙造型也是根据房主的五行进行设计的。例如,房主八字命理属水,屋山就必须是金形(圆顶)的造型,金生水故,这样的房子才能养人和护主。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高低有进退,奇偶(3)定分明。


  (3)奇数又称单数,整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奇偶本意指的是单双数,因易经中有“阳卦奇,阴挂偶”,所以“奇偶”又用来形容中国的阴阳学说。


  建筑布局的礼制性要求建筑单体要有主次之分,前后左右,进退有序,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建筑格局,体量,造型要刚柔相济,疏密有致,彼此呼应,守望相助。建筑内部的通道和出入口要设置合理,防止毫无遮拦,冲撞隐私。建筑风水中的高低进退有时也影射建筑格局的不合理,例如五虚之患:人少宅多,屋小门大,院墙不周,井灶不处,院广屋稀,皆为建筑虚脱现象。建筑风水中的五虚现象是门庭衰落,家族不旺的征兆,常言道:“一空三闭是豪家,三空一闭乱如麻。”也说的是这个理。


  建筑的排布节点,楼层,阶沿等涉及到数字的内容,凡平面表现的用偶数,凡立面表现的用奇数。奇数代表阳数或天数,偶数代表阴数或地数。例如一幢阁楼,可以用六角(平面)五层(立面),不可用五角六层,违背天地生成之理。在建筑理数方面,另外还有涉及到门洞窗洞的门光数;涉及到建筑之间距离的步数;涉及到堂号匾额上题字的和生老等,都属于奇偶分明之列。


  造型(4)可多样,风格(5)必一统。


  (4)造型:这里特指建筑外表的形状。


  (5)风格:建筑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


  对于大型建设项目里的群组建筑,为了张扬个性,兼顾观瞻和功用,一般单体建筑会采用不同的物态造型,例如仿古建筑就有歇山式、庑殿式、攒尖式、卷棚式,硬山式等。造型多样化是建筑美学的基础,可以个性化,但建筑风格方面必须要统一。例如,上述仿古建筑,建筑形制可以不同,但风格必须要统一,或在时代背景定位为唐宋风格或明清等时代风格,或在营造法式方面定位为官式风格或民居风格。


  相对而言,现代建筑在区域视野范围内也要有统一的建筑风格,如地方风格,异域风格,或者奢华型风格,简约式风格等。建筑风格主要由主体框架,装饰用材,标帜符号和主色调等构成。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建筑有物语(6)曲直和动静。


  (6)物语,即人们思想的物化或事物的拟人化,建筑物语即建筑所要传达的语言。


  物语是万物的一种无声语言,例如大雁南飞,树叶飘零,就是要告诉我们秋天到了,马上天气要转冷了。苏轼有首诗,“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即是指自然物语的。建筑物语,特指建筑所要散发出的无声语言。例如,一幢绚丽多彩的,卡通明快的建筑,他在告诉我们这儿是一所幼儿园;一幢尖顶带有十字架的殴式风格的房子,它在告诉我们这儿是一座教堂。


  建筑物语有时候也指建筑给人带来什么联想,例如北京的央视大楼视人看作“大裤衩”,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被称为“开瓶器”,湖州喜来登酒店被人叫做“马桶盖”。建筑物语是建筑中风水作用于人们心理上的最直观表示。


  建筑物态除了具备物语思想的表达,还有动静曲直的形态表达,传统建筑布点要求曲线美和对称美,做到动静结合,灵活多变。


  岔口(7)不设门,彼此无角冲(8)。


  (7)岔口:大街上的丁字路口、三叉路口,十字路口、五叉路口等。


  (8)角冲:泛指墙角,屋角,直路,高架桥等直冲大门的现象,给人们造成心理的不适,在风水上被视为冲煞。


  临街的房子最好不要面对有多个交叉路口的方向设置大门。例如,面向三叉路口,五叉路口工门的房子,无论你房屋位于哪个部位,总有一条马路在对面直冲而来,风水上叫“路冲”,属于大凶。当然,为了商业人流量的考虑,很多商业建筑喜欢面对路口设置大门。如果非得这样做的话,也仅限于十字路口,因十字路口不像三叉五叉路口那样,路口对面是两路交叉之间的位置,不会有直面相冲的马路,因此不会犯大凶,相对好一点。另外,凡对交叉路口开门的房子,要在大门与交叉口之间靠外侧的三角区域建喷泉,叠石,或绿化等进行进一步阻隔马路上喧嚣飞扬的煞气。


  除了房子正面忌讳路冲和桥冲外,在高处还要尽可能避免有周边其它建筑的墙角或屋脊等冲撞自己房屋的大门。但凡此类情况,都要用池水、照壁、石敢当、风狮爷等挡之化之。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前后防逼压(9),过白(10)与对景(11)。


  (9)逼压:此处指建筑过密及大小高低失调给主人造成的紧迫感。


  (10)过白:原指前后两幢房屋之间距离的目测标准,此处泛指根据一定容积率对建筑合理布点后留有的相对多余空间。


  (11)对景:园林建筑中的景观互映手法,例如在甲处节点可以观赏乙处节点的景物,在乙处节点可以观赏丙处节点的景物。


  群组建筑的规划和设计就像绘制一幅图画,我们把红线圈定的用地范围看成是一张白纸,画师在创作时,除了焦点的布置,景深和透视外,还要在画纸四周留有一定空白,上下称天干地支,左右称龙虎榜边,统称“留白”。建筑布局亦同此理,称之为“过白”,具体指站在后房看前房屋脊上方要有一线天光,用此方法测度距离以防建筑之间相互逼压。过白一般又泛指整体建筑群组之间要疏密有度,弛张得体。


  建筑园林中的对景,指重要节点之间景物要相互照应,形成递进关系和良好的视觉效果,如走廊尽头不远处的假山,出门前边的照壁等都属于对景的设置。在建筑物之间,利用门框、窗洞对近景或远景进行了剪裁、镶框处理,形成“窥管效应”,也属于一种对景效果。必要时借外景为用,去敝存秀,视野范围内该借则借,应障则障,如明朝计成所著《园冶》中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明堂(12)须开阔,砂水(13)贵有情(14)。


  (12)明堂:墓地阴宅或阳宅住宅前面的空地。


  (13)砂水:风水五诀龙、穴、砂、水、向之其中二个。砂,指的是建筑周边高大的地上附着物或自然山地中的独立山包或丘陵。水,指建筑周边流经的溪水河水或相对静止的池塘湖泊或人造喷泉等。


  (13)有情:建筑周边的来龙(山脉)或水系对建筑造就的情势,凡呈环抱依恋,回头顾祖,欲去不忍之势者为“有情”,反之为“无情”。


  风水学有“三纲五常”之说,三纲指得的是气脉、明堂、水口。阴宅讲龙气,阳宅重明堂,故风水学有“阴宅一条线,阳宅一把扇”之总结。明堂,在建筑布局上指的是门口的空地,该空地区域越大越好。如果屋宅门面前有街衢或河道,大门距离街道与河道之间不可太近,太近则形成割脚及冲煞之势。


  大门口的街道与河道在走势上应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门前一段若为向内环弓之势最吉,名玉带缠腰,金城环卫,属于藏风聚气之贵格。最忌反弓或反跳势态,称作“山水无情”属于不顾主之风水。


  方位随卦(15)起,五诀(16)要融通。


  (15)卦:八卦,有两种,一是伏羲氏发明的先天八卦,二是周文王演绎的后天八卦。建筑风水主要与后天八卦的方位说关系相对密切。


  (16)五诀:堪验风水格局和吉凶的五个要素,分别是龙、穴、砂、水、向。寻龙,点穴,察砂,观水,立向是堪验风水必须掌握的技术。


  建筑格局的吉凶,主要由各建筑所在方位之间的五行生克制煞来判定的。在两维平面空间,标注方位的方法很多,现代多用360刻度取经纬,过去还有十二支方位,或二十四山方位等,但主流风水还是以八卦方位为基础的。八卦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后天八卦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来标识地理方位的。西北为乾,北方为坎,东北为艮,东方为震,东南为巽,南方为离,西南为坤,西方为兑。了解八卦的方位,还要知道它的五行属性,这样不同的方位就有了文化内涵和互动生机。例如,北京故宫金水河里的水,因为是由西北方的后海引入的,西北方为“乾”方,乾五行属“金”,故而称为“金水”。再如,河南商丘的火神庙,挂匾题名“离宫正位”,“离”指南方卦位,五行属火,因之火神爷的宝殿称为“离宫”。北京标准的四合院,主屋坐北朝南,院门开在东南方位,被称为“坎宅巽门”,正是随八卦方位而说起的。


  五诀,分别为龙、穴、砂、水、向。龙,指得是建筑周边连续性山脉或城区内连片的高楼大厦;穴,指的是建筑选址定位,即建筑规划中的城市建筑坐标;砂,指的是周边各自独立的山包或高大地上附着物;水,指的是动太的流水和喷泉,或静态的聚水池水等;向,指的建筑整体朝向或单体坐山朝向。以上五种要素在建筑风水中要统筹考虑,相互融和,如法操作,通达利用。


  以向(17)定局规,四灵(18)是传承。


  (17)向:俗称坐山朝向,屋房的后山为坐,开大门的位置为向。例如坐北朝向的房屋,按八卦方位,可称为“坎山离向”;按十二支支名,称为“子山午向”;按经纬仪刻度,称为“坐0度,向180度”。


  (18)四灵:又叫四神,四象,四兽等,属于风水五诀中“砂”的范畴,实为借用星象学中二十八宿四天区方位名称以表地物。


  建筑风水的好坏,必须要统观整体布局来判断,习惯上以水定局,但都市缺水,或依水口判局不符合法度,就直接以向定局,即以现有的门向定一个风水局,然后以所定之局收山纳水,进一步完善风水局的布控。通过后期的营造,让内容符合立题,是人为完善一个风水局的巧妙手段。


  四灵,又称“四象”或“四神”,分别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实则借用黄道二十八宿的四个天区名为地理命名的。四灵在天上是固定不变的,所谓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上天垂象到地理以后,与星象位置就有了区别,它不再是以固定的四方为四灵所在,而是以建筑选址后的“穴”位为基点坐标,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四灵在风水五诀中属于“砂”的范畴。风水四灵对建筑是否藏风聚气,吉庆延年至关重要,平时人们说的“前有照,后有靠”就是这个意思。风水四灵空缺则要补之,术界称为“补风水”,园林设计称为“补景”。例如,左右龙虎缺其一者称为单提,以水或亭补之;后无玄武靠山者,以塔、树或围墙补之;前方远处缺案山者,门前以照壁或池补之。


  形似(19)以表法(20),物名在体用(21)。


  (19)形似:指建筑形状、外观容易让人产生的联想。


  (20)表法:借助建筑的形似以表达某种用意,或建筑形式不经意间暗合某些事物。


  (21)体用:形体及功用,也是实物命名的主要依据和法则,例如一个形体是“桌”的木器,用来吃饭就叫“饭桌”,用来读书就叫“书桌”。


  建筑风水学中还有一个重要课题,就是给建筑命名的学问。中国风水有形势派和理气派之分,其中形势派又分为形象和形法两宗,他们善于利用“喝形”“取象”法则给地理命名,例如“黄花岗”、“燕子矶”、“雨花台”、“马鞍山”等。在过去民居建筑方面,那些所谓“四点金”“观音兜”“马头墙”“龟头屋”“五凤楼”等建筑构造名称就来源于喝形取象的结果。


  建筑名称主要作用有以下两种:一是表法作用,即建筑本身所要表达的用意,属于民建还中公建?是生活类建筑还是纪念类建筑?是实用性的还是观赏性的?例如,山西长治的五凤楼,正因为它的五层飞檐和翼角形似展翅欲飞的凤凰而得名的,这就叫“以形表法”。二是体用关系,指的是建筑本身性状和功能。例如,嵩阳书院,胡氏宗祠,一听名字就知道是读书和祭祀祖宗的地方。建筑的体用和表法在佛教建筑表现的特别明显,例如观音殿、禅堂、藏经楼等,听名字就知道其建筑形式是怎样的,是做什么用场的。

 

本文标题: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建筑风水百字铭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621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