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保护文物,让中华文明薪火相传!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11-14 11:04:24  来源:古建中国  作者:汉五铢
核心提示:40年春华秋实,40年砥砺拼搏,文物事业得以长足发展,文物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贡献有目共睹,在国际交流中的金色名片作用日益凸显,保护文物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40年春华秋实,40年砥砺拼搏,文物事业得以长足发展,文物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贡献有目共睹,在国际交流中的金色名片作用日益凸显,保护文物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改革开放以来,1000余项文物展览走向世界,外国观众超过1亿人次。“文物带你看中国”数字展示系统实现30个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全覆盖;丝绸之路文化展、华夏瑰宝展远赴德国、意大利、斯里兰卡等10余个亚欧国家;来自波兰、捷克、阿富汗等“一带一路”参与国来华举办各类文物展,让人民群众不出国门就能领略各国文明,增进相互了解。


文物


  40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伟大实践,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的社会共识不断得到深化,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物保护利用格局正在形成。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重视文物工作。1982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布实施。到2002年10月,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我国确立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60多次,考察文物博物馆单位30多家,出席文物领域重大活动20余场,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为新时代文物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部门协作持续推进,地方党委和政府紧抓落实。目前,文物工作已纳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文物消防安全纳入省级政府消防工作考核体系。与公安、海洋、海关、工商等主管部门联合执法,持续防范和打击文物犯罪活动。2018年,汲取巴西国家博物馆火灾事故教训,与应急部、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开展博物馆与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大检查,覆盖所有博物馆和文物建筑,紧守文物安全生命线。


文物


  推动文物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为了让一件件满载历史印记的文物珍宝如璀璨星辰,闪耀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星空,文物部门不断增强主动服务、积极作为的意识,推动文物工作服务国家重点工程。


  从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到南水北调工程,从汶川地震抢险救灾任务到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从雄安新区建设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文物工作全力配合国家重大项目实施,积极抢救保护大量珍贵文物和遗址。以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工程为例,文物系统调集全国力量,在雄安新区成立联合考古队,分成八组进行考古和地面文物调查,其中考古调查超过2000平方公里,在此基础上,为雄安新区制定了详实的文物保护利用规划,梳理了文脉,夯实了文化基础。


  强化文物工作与百姓生产生活相结合。实施古建筑和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开展270个国保省保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项目,促进文物保护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相结合。先后三次公布36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其中,首批12家2011至2013年接待游客6563万人次,门票收入超过20亿元。对革命文物进行重点抢救保护利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延安革命遗址


  延安革命遗址、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旧址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实施,14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旧址被纳入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据统计,2017年上半年仅江西全省红色旅游接待游客1.43亿人次,通过对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助力革命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


  改革开放40年,文物作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和生生不息的实物见证,成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彰显文化影响力的“金色名片”。


  秉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提高文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让文物的历史内涵和价值融入新时代发展,让中华文明的薪火传之久远,就是对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纪念。

 
标签: 文物保护

本文标题: 改革开放40年:保护文物,让中华文明薪火相传!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622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