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已成为当代建筑的主导趋势。
设计理念
节约资源绿色建筑应优化设计,选择适用的技术、材料和产品,合理利用并考虑资源的配置。要减少资源的利用,并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
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充分利用场地周边的自然条件,保留和利用地形、地貌、植被与自然水系,保护历史文化与景观的连续性,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绿色建筑应合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努力创造优美、和谐的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提高室内舒适度,改善环境质量,降低环境污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绿色建筑的建筑特点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建筑中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以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可再生能源。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对提高建筑质量、改善环境、提高空间使用率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21世纪是绿色生态时代,绿色建筑的兴趣是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的客观要求,是可持续发展的新探索,它必将开辟建筑史上的新篇章。
设计原则
理性的设计思维方式和科学程序的把握,是提高绿色建筑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三大效益的基本保证。绿色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针对其各个构成要素,确定相应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目标。
绿色建筑中最核心的就是它的设计思想所蕴涵的设计原则。从建筑的选址、规划设计、功能设计、材料和技术的应用、设备的安装,到建筑建成后的运营、维护等,绿色建筑的思想都以人为中心,与自然融为一体,贯穿建筑的整个使用周期。
整体及环境优先建筑应作为一个开放体系与其环境构成一个有机系统,建筑设计要追求最佳环境效益。建筑要体现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关心和尊重,主要表现在保持当地文脉,保护历史文化与人文景观的连续性,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征的生态环境、建筑风格、规模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应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减少有害气体和废弃物的排放,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重视建筑场地对地形、地势力的利用,加强建筑对当地技术、材料的利用,加强绿化、减少环境污染,用独特的美学艺术让建筑体现时代精神。
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绿色建筑应体现对能源的节省,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选择适宜的技术、材料和产品,合理利用和优化资源配置,减少对资源的占有和消耗,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方材料与资源,最大限度提高资源、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效率,积极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延长建筑物的耐久性和整体使用寿命。
健康、舒适的环境绿色建筑应合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保证建筑的适用性,体现对人的关怀,增强用户与自然环境的沟通,努力创造优美、和谐的环境,提高建筑室内舒适度,改善室内环境质量。
主要体现在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增加建筑的采光系数,保证室内一定的温、湿度,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及声环境,建立立体绿色系统,净化环境。
关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建筑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随后的施工、运营管理及最终的排除,形成了一个全寿命周期。关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意味着不仅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并利用环境因素,而且确保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运营管理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并使拆除材料尽可能再循环利用。
建筑节能设计建筑节能需要多学科、多部门环节的相互沟通配合,需根据节能建筑的所在区域选择适合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按照标准进行建筑热工的节能设计和建筑节能设计的综合评价,然后再进行空调采暖和通风的节能设计,使建筑在增强围护结构隔热保温性能和提高空调、采暖设计能效比的同时,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热环境参数方面有更好的性能。
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营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物室内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采暖供热、空调制冷,控制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
设计方法
强调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建筑场地的环境条件,让城市的历史文脉、自然地理特征得以沿袭。
在项目的规划与总图设计阶段,选址和保护周围环境是绿色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要注意对当地历史和传统文化生活方式的讨论。在城市规划阶段,生态控制论的技术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规划的质量。
在设计阶段,无论是生物气候设计,还是生物气候缓冲层的设计策略,都强调应用被动设计的方法,来解决建筑节能和建筑通风。这种被动设计方法,包括一些仿生建筑的设计,极大地影响着建筑的形态,比如建筑的朝向、几何形状、外围护的材料与色彩,等等。当然因地制宜还体现在设计中重视对当地建筑材料和太阳能、风能等资源的利用。
建筑与地域文化是当前建筑创作讨论中的一大热点话题,更多的是强调场所的重要性,提倡的是重视当地气候条件、材料、地域资源和社会文化的建筑创作,应该说是因地制宜的绿色设计的原则,与建筑地方多样性的创作是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