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
茶叶在欧洲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欢迎,宣传者认为它“质地温和,冬夏皆宜,饮用茶有益于卫生,利于身体健康,拥有延年益寿的功效”。随着中西方茶贸易的迅猛增长,他们并不甘心于被动买卖,而是处心积虑引种茶树,海上丝绸之路也成为了茶树对外传播的通道。
早在隋唐时期,日本僧侣即通过海路将茶籽携往日本并种植成功,与之相类,少数欧洲人士亦开始予以尝试。17世纪晚期,服务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德国博物学家安德烈·克雷耶从日本引入茶树,种植在巴达维亚的住宅中作为装饰植物,这是目前所知欧洲人较早的种茶尝试。延至18世纪初期,随着茶叶贸易重要性的提升,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决定引种中国茶籽,但荷属东印度政府对此不甚积极,此事不了了之。
因为英国人在茶叶贸易中的地位极为重要,所以对茶树种植问题更为重视。1780年,少量茶籽被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广州经海路运到了加尔各答,陆军中校罗伯特·凯德将其中一部分种在了私人植物园中,这是印度首次种植茶树。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之时,英国东印度公司请马戛尔尼关注茶树种植,使团在返程中经过产茶区,马戛尔尼趁机“出资向乡人购其数株”,认为“果能栽培得法,地方官悉心提倡,则不出数十年,印度之茶叶必能著闻于世也”。马戛尔尼还携带了茶籽,其中一部分在加尔各答的植物园中成功发芽。
因为英国东印度公司长期垄断对华贸易,在英国国内越来越引发不满,最终英国议会于1834年取消了特权,它再也无法垄断对华贸易,公司开始大力支持茶叶种植事业,于1834年组织了茶叶委员会,先后委派G.J.戈登和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琼开展相关工作。戈登和福琼远渡重洋数次来华,不仅了解了茶区的分布、观察了茶树的种植与茶叶加工,搜集了茶树与茶籽,而且还招聘了有经验的茶工,通过上海与香港将其带到了印度。英国人的不懈努力为印度制茶业的兴起奠定了基础,中国茶叶在世界上的垄断性地位随之成为明日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