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古建筑的损坏,创新古建筑保护技术迫在眉睫!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12-21 08:34:21  来源:古建中国  作者:汉五铢
核心提示:随着时代变迁,城市化进程加快,自然和社会的因素造成一批传统建筑中的古民居、古村落、古祠堂、古牌坊正逐步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随着时代变迁,城市化进程加快,自然和社会的因素造成一批传统建筑中的古民居、古村落、古祠堂、古牌坊正逐步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对于国内一些现存的一些明清古建筑,由于气候以及腐蚀和虫蛀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明清古建筑的损坏,为了有效保护这些不可再生的文物资源,创新古建筑保护技术迫在眉睫。


  明清古建筑装修损毁的主要原因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大规模现代化城市改造给遗留下来的古建筑甚至历史文化名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即使有零星古建筑被保存下来,由于其周围的环境已不复存在导致该类建筑也失去了其保护意义。


明清古建筑


  而在古建筑的保护过程中人们往往大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材料进行修缮,违背了古建筑保护中“不改变原状”的原则,违背了在古建筑保护过程中不仅应保护其外表而且应保护其采用的工艺和材料,并往往将焕然一新作为古建筑保护的最终标准。导致该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古建筑保护的概念模糊,在古建筑保护过程中也主张除旧布新和推陈出新的理论,导致古建筑保护对多数国人尤其是年轻人而言成为陌生的概念。


  我国古建筑装修材料大多是木材,南方等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使得全年大部分时间的湿度都较高,受此类自然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木材发生槽朽、霉烂、虫蛀,造成木构件不同程度、类别的损伤。这类病害往往是古建筑需要进行维护及修缮的重要起因。


明清古建筑


  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古建筑曾为居民居住的场所,加之年久失修、人为破坏等因素,从而使木构件产生了各种病变,如油烟、灰尘、化学积垢等的大量附着、木构件表面涂鸦、铁钉、电线等。


  由于这些自然原因和人为的因素影响及作用,加之雕刻不同的制作手法及材质,以及在建筑中所处的位置不同,雕刻表现出各种不同病变形态。


  从中国近几十年的城市发展来看,景观建设的趋同性已成为这个时期城市建设的最大败笔,当前铺天盖地的现代主义建筑较传统建筑在空间、材料、技术上具有很大优势,但它的风格是理性的、简洁的、机械的、冷漠的,不能构成一个城市建筑面貌的全部,试想如果城市都是风格一样或类似的建筑构成或外观效果,是不是会令人非常乏味。


明清古建筑


  现代城市形象,应具有包容性特征,不仅应包括现代建筑文化,更要包括历史建筑文化遗产,它是城市中引人入胜的景观,代表着沧桑、内涵与厚重,保存它不是保护落后面貌,而是保护昨日文明的积淀,这也恰恰能衬托出现代城市文明的高度发达。因此,推动城市遗产保护,体现地方特色,是回应经济全球化的最佳方式。


  今天中国城市发展规模之大、建设速度之快在中国整个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对古建筑的损毁也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近些年来城市大面积的旧城改造,文化遗产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人们保护意识的缺乏、管理工作的不健全、使用不当等原因都造成建筑遗产的破坏和流失,保护和发展的矛盾日渐突出,让人担忧历史遗产在中国的命运。这种状态对于我们目前为数不多的古建筑来说,也许是最后的保护机会了,我们应该给后代留些纪念,更应该把我们的历史发展文明传承下去。

 

本文标题: 明清古建筑的损坏,创新古建筑保护技术迫在眉睫!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646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