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最重要的派系之一,主要流行于徽州地区,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特点鲜明,富有地域特征。徽派建筑中,门楼作为房主身份地位和财力的象征,是徽派建筑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详细体现了徽派民居的文化内涵和工艺技术。
古徽州,主要是指现在安徽省的绩溪县、歙县、黟县、屯溪,江西省的婺源县及其周边等地。徽派建筑,顾名思义,就是主要流行于徽州地区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雕镂精湛,风格独特,黛瓦粉墙,结构严谨。布局上,依山就势,自然得体;平面上,形状设计灵活,富于变化;空间上,造型多样,讲究韵律;工艺上,材质丰富,技法纯熟。其中,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徽州建筑的大门作为整个民居的重点,其位置与造型、装饰都是非常重要的。有安全、交通、分隔、采光、保温等功能,还具有风水、象征功能,是房屋建设的重中之重。门楼位于家宅宅院门外部,用来装饰大门。门楼设计则是徽派建筑的亮点之一,盛行于民居建筑中。徜徉于徽州古村镇街巷,那些或单体高耸、或沿街成排相连,形制各异的门楼尤为引人注目。门楼顶部结构和筑法类似房屋,门框和门扇装在中间,门扇外面镶有铁制的门环。门楼顶部有挑檐式建筑,门楣上有双面砖雕,一般刻有“紫气东来”、“竹苞松茂”等字样。斗框边饰有花卉、蝙蝠等吉祥图案,有锦上添花之美感。
1、徽派砖雕门楼的分类
徽派建筑中常见的门楼形式有城门、宫门、殿宇门、府第门、山门、如意门、五脊门楼、牌楼门、垂花门、花门、随墙门、什锦门等。现存徽州古民居多为明清及民国遗构,门多为随墙门,其所处位置境况、造型、色调、材质既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也富有时代感,主要反映在繁简、工拙、图案选用等方面。明至清初,徽派民居门楼造型常见有八字形、牌楼形、垂花式、字匾式等。一般官吏和商贾居住在胡同的南半部,门楼在主房的西北,多用如意门。门楼虽小却十分华丽。门小院大房屋多,属于显贵不漏富之意。无论门楼在街巷中的北部或南部,部足在吉祥的位置,因为门楼位置的选择影响纳福避邪,所以是每家每户特别关心的大事。
在门框两边的上方,各嵌砌一根垂莲柱,柱下端分别雕一朵莲花,两柱之间用两层板连接,之上有嵌饰各种富含寓意的砖雕图案,之下有雀替和伸出垂莲柱外的仿头。门楼的装饰根据官阶和富贵程度来选择,简单的有两柱一间三楼,复杂的有四柱三间五楼。柱仿多用水磨砖砌制,有的用砖、石混合砌成。如婺源理坑的“天官上卿”宅,其大门门楼即为八字型。该门楼采用砖、石两种材质,组成二柱单门三楼。门框、门楣及门槛均用石质材料,采用砖雕工艺。门柱通体用水磨青砖包砌,支撑起主楼屋顶。门楣上方粉砌匾额,上书“天官上卿”。五飞砖承挑出檐,正脊两端饰以鱼龙吻。整座门楼很少雕饰,主次分明,线条简洁,作风淳朴,是典型的明代风格。绩溪湖村一条“中华门楼巷”,至今完整地保存了砖雕门罩7座,其数量之多,造型之灵活,雕刻之精细,题材之广泛,内容之丰富,堪称绝品,同时也是房主身份的象征。
2、徽派砖雕门楼的装饰
在徽派建筑中,灰白色的马头墙,墙体上只有几处小小的方孔窗,除此之外,别无其他装饰,因此整个建筑显得单一。而门楼上通常都饰有精美的砖雕、石雕,或者木雕。装饰的部位一般是住宅大门上的门罩以及官邸门前的门楼和八字墙等。精美的雕刻、吉祥的寓意、合理的布局,使冷淡的墙面顿时丰富起来。最常见的雕饰部位是在门框上方的门罩和门楼上,造型有悬柱牌楼式门罩、垂花门罩、字匾门罩等。门罩通常是在大门门框上用水磨青砖砌成的,向外凸出的线脚装饰,顶上加瓦檐,好像一个小的房屋。门罩除了装饰功能外,还可以把墙面流下的雨水引到别处。例如,查济的“奇节性成”的门楼式牌坊。第一层上部的长条字匾石刻,第二层下部又是一块长条字匾石刻,上面是乾隆皇帝御书的“奇节性成”四个字。这个门楼式牌坊是乾隆皇帝为清代女子徐德姑而建。它借鉴了垂花门罩的表现手法,塑造出庄重、肃穆的氛围。
门罩中砖雕的面积较小、颜色较深,深化了建筑细部,使门楼轮廓更加鲜明。在白色的墙面衬托中,使门楼富有立体感。“门罩迷藻悦,照壁变雕墙”正是徽州砖雕门楼的意义所在。徽州富户人家建房时倾向于建砖雕门楼,小户人家普遍建砖雕门罩,他们认为大门如同人的脸面,门楼门罩则是房屋的面孔,所以即使一些人家资金有限,也宁可简化别处的装饰,而务必要建门楼或门罩。
3、徽派砖雕门楼的内涵
门楼是一户人家贫富的象征,故名门和富豪的家宅门楼建筑特别考究。“门第等次”、“门当户对”中的“门”即为门楼。由于徽州先民多为中原移民,“中原衣冠,避地保于此”,这部分移民也把北方的门阀士族制度带至此地,积淀传承千百年之后,使传统徽州成为最讲究等级和门第的地方。诸事均得为身份门第计,而“门”就是一个家宅的脸面,因此建造门楼当然就更为慎重,要向外人展示自己高贵的门第,以及祖上余荫或自身的优越之处。
“风水之说,徽人尤重之。”造宅安门之事浸润着浓重的传统风水文化,无论造门时间、朝向,还是周边环境,总要与阳宅风水相关联,而风水中杂糅了几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成分,内容繁杂且说法不一,显得极其神秘。在笃信风水的徽州先民眼里,门是具有神秘色彩的,是一种精神寄托,既可以给家人带来幸福吉祥,也可以带来灾祸。为此人们在造门时费神费力,慎重讲究,以求镇宅避邪,趋吉迎祥。徽州古民居宅邸中常见的宝葫芦、斜门、泰山石敢当以及门头上的剪刀、照妖镜等,无不是人们借助于风水观念而赋予门以趋吉避邪的意义。有些豪门大宅在大门左右各放一对石狮子或一对石鼓,以求驱邪保安。
在徽州,没有相同的村落,也找不到雷同的门。门楼设计与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融为一体,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时代特色,凝聚着徽州的文化内涵,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理念和完美的工艺。总之,徽州的门楼设计是徽派建筑的精华,是中国传统建筑技艺的结晶,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块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