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之《制盐画像砖》,竟然藏有如此乾坤!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1-07 10:40:00  来源:古建中国  作者:楚云
核心提示:《国家宝藏》第二季第四期节目中,王洛勇化身“诸葛亮”,守护的国宝是“制盐画像砖”。他用精彩的演绎,表现了一个可爱亲民的诸葛丞相,智斗盐商,用盐铁之利还富于民的故事,看得人热血沸腾。

  《国家宝藏》第二季第四期节目中,王洛勇化身“诸葛亮”,守护的国宝是“制盐画像砖”。他用精彩的演绎,表现了一个可爱亲民的诸葛丞相,智斗盐商,用盐铁之利还富于民的故事,看得人热血沸腾。


  东汉末年,诸葛亮入蜀,发现蜀地盐价极高,百姓苦不堪言。丞相决定利用蜀盐还富于民。但是火井熄灭,富商阻拦,制盐之路波折不断。


国家宝藏之《制盐画像砖》


  机智丞相经过多次尝试,总算是制作出一根能导出火种的竹管,使蜀盐的的产量提高了一倍。又利用古蜀盐道,将盐运往各地,降低盐价和赋税,永保蜀地千年繁荣。


  诸葛亮治蜀,拥盐铁之利,还富于民,这件小小的制盐画像砖不仅展现了千年盐都的一个华彩瞬间,还与四川省出土的其他汉代陶石共同打开了一卷蜀地版的《清明上河图》。


小小“制盐画像砖”竟藏如此乾坤


  盐场画像砖汉代画像砖。成都扬子山一号墓出土。长40.8厘米,高46.7厘米,厚7厘米。


  四川多产井盐,分布广泛,以自贡市境内分布最多,其他地方也有分布。四川省的许多地名,譬如自贡市的“自流井区”“贡井区”及凉山州“盐源县”、攀枝花市“盐边县”,均源自产盐的历史。而四川的井盐不仅自我供给,还与其他地区多有贸易往来,是四川与外地贸易往来最早的商品之一,极大地促进了当时四川地区的经济发展。


国家宝藏之《制盐画像砖》


  制盐画像砖为我们生动再现了东汉时期,生活在成都平原上的祖先们采卤煮盐的场景。古代四川地区盛产盐井,从秦代李冰任蜀守期间就开始创凿盐井,至两汉开始普及。在盐井的开凿过程中,人们还发现了天然气,称为“井火”。西晋《博物志》中就曾记载诸葛亮到临邛视察,改进制盐技术,引井火煮盐,造福百姓的事迹。


  图为制盐场景,在起伏的山峦间,右下角有一盐井,井上竖架,有四人成双站于两层架上,引绳提取盐水,绳上有滑车,盐水顺着竹筒流到锅灶内,灶口一人在烧火,其上有二人背柴;整个画面为群山层层环绕,山中有禽兽与树木以及射猎者点缀其间,生活气息浓厚。在这一块不大的画像砖上把汉代的井盐生产情况,以及烧盐工人的劳动生活具体地表现出来了。


国家宝藏之《制盐画像砖》


  制盐画像砖,让我们看到了两千多年前古代巴蜀人的劳作之美、生活之爱。在川博众多的画像砖馆藏中,唯独这一块,不是宴乐舞戏,不是采桑渔猎,也不是播种收割,却定格了祖先们在早期资源探索过程中,创造的惊人智慧。


  透过它,我们将窥见一部缓缓打开的,鲜为人知的中国古代科技史。制盐画像砖,展现了古时盐井人非凡的创造力。


守护历史,守护泽世之功


  从第一口盐井,到中国海油钻井人在南海钻出的高温高压天然井,大厦并非一日落成,是一代代中国匠人在此深耕细作,才有今日之成就。


  中国的钻井装置,比西方的同类型装置要早了一千六百年,凿井技术更是比西方早了八百年,沿用到今日,中国更是开凿出了世界上第一口产盐又产气的千米深井!


国家宝藏之《制盐画像砖》


  古来采盐,今时开油气,为了能够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这些中国海洋石油人们长期驻扎在南海,面临着海底高温高压的复杂情况,冒着生命危险开采天然气,不敢有一丝一毫懈怠。今天的海洋工程建设者们,用自己的坚韧和突破,创造着新时代能源探索的奇迹。


  四川人民在天府之地,用智慧和努力,创造出别有滋味的巴蜀生活。这些技术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守护这件国宝,守护的便是上面所记录的“泽世之功”,以及中国古代繁荣的手工制造业和背后的匠心精神。


 

本文标题: 国家宝藏之《制盐画像砖》,竟然藏有如此乾坤!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656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1 评论 3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