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活态传承,跨界有待探索!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1-10 10:31:12  来源:中国文化报
核心提示:在非遗保护理念中,人们已达成一些共识,如非遗不是原封不动的固态保存,而是要融入生活,创新发展,只有被公众所认识、消费、欣赏,重建中国式美学意境,才是非遗活态传承的最佳方式。

  这些年,流行一个词叫“跨界”,不管是综艺节目的“跨界歌王”,还是学术界的跨学科等,似乎都在描述一种现象,即不同的领域之间相互嫁接,以期结出不同口味的果子来。而非遗的跨界也正是在传承与创新的探索中激发出的嫁接之举。


  在非遗保护理念中,人们已达成一些共识,如非遗不是原封不动的固态保存,而是要融入生活,创新发展,只有被公众所认识、消费、欣赏,重建中国式美学意境,才是非遗活态传承的最佳方式。


非遗


  非遗项目中的传统手工技艺门类,曾经流转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然而,这些鲜活生动的传统手工技艺却因社会需求的下降、人力成本的上升、呈现方式的老旧等,在当代社会语境中显得“格格不入”。


  如何给传统手工技艺赋予当代的审美内涵,使其活态传承下去,也一直是非遗保护关注的话题。


  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设计的结合,为非遗的活态传承提供了一种可能,跨界之路由此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非遗


  当有着3000年历史的余杭油纸伞融入现代审美和设计后,在2017年意大利米兰设计周上惊艳全场,而有温度、有故事、有创意、有设计的油纸伞文创产品同时也成为年轻人个性消费的“畅销品”;


  当来自青海果洛的银饰锻造技艺传承人与设计师牵手合作后,“格桑花系列”跨界产品在上海设计周上展出且受到了观众的追捧……


  非遗跨界一旦找对了路子,就会赢得“满堂彩”。


非遗


  当然,如何让传统手工技艺重回当代生活并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还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如何吸引年轻人关注,如何进行当代艺术的尝试与开拓。


  跨界不是一个口号,需要传承人与设计师相互学习,才有可能携手共进。跨界也不是噱头,需要静下心来仔细研究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度该如何把握,如何将非遗的活态传承开展得有声有色。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话题,把握好转化之间的度,非遗的创新发展才会呈现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宽度。


 

本文标题: 非遗活态传承,跨界有待探索!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658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