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楼舞是广东省郁南县的一种传统民俗文艺娱乐节目,被称为是传统舞蹈中的“活化石”。禾楼舞是云浮市古代农耕文化的产物,源于中原神农氏的神话传说,主要流传于南江流域地区的郁南县连滩镇一带。
该舞是古时百越乌浒族人(壮族祖先)庆祝丰收、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一种舞蹈。禾楼舞的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在中国文化中具有较高的研究与审美价值。
禾楼舞的发源地连滩是岭南古代原著民居住地,这些民族在夏商时期被称为荆蛮或者蛮夷,至周代则有越、扬越、南越等称谓。春秋时期,楚威王兴兵伐越大胜,尽取吴越之地。
一部分越人流散到岭南一带,分化成众多的支系。从这个时候开始,文献中才出现了“百越”这一个新的称谓。秦汉时期又有闽越、南越、西瓯、骆越、东瓯的称谓,三国时期名称则更多,有山越、山夷、乌浒等称谓。
古代越人先民多居于山川深林丛竹之中。《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中有言:“越非有城郭邑里也,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夹以深林丛竹,水道上下击石,林中多蝮蛇猛兽。”禾楼舞的发源地连滩就是如此,直到明朝,当地仍然是林木茂密,落叶淤积,河水充满了瘴气,误饮者会中毒,中毒重者会呈现疯狂乱跳状态。
由于生活环境的恶劣和科学知识水平低下,古代越人只能将希望寄托于祈求神灵,而部落族长在充当统治者角色的同时,也充当了巫的角色。巫,《说文解字》中有言:“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巫师一般自称并且百姓也笃信其能与神鬼相通,是人与神鬼中介。
巫通神的主要手段是舞,也就是跳神。唐虞时期的禹则是当时的大巫师,他被中国古代巫祝人员视作宗主,称为“神禹”。夏禹还发明了一种可以通神的新舞步,命名为“禹步”。由于巫的地位崇高,导致巫风盛行,而巫风进一步推动上古歌舞的繁荣。
王国维先生曾言:“歌舞之兴,其始于巫乎?”,“巫之事神,必用歌舞”。禾楼舞的动作原始、粗犷,舞者头戴假面具,身穿黑色衫裙,头戴小竹笠,腰扎围巾,脚蹬麻鞋。身披红袍的“族长”(亦是人神相沟通的巫师)头戴莲花冠,系红色间黄披肩,左手执牛头锡杖,右手摇着一个系有彩带的铜铃,铃声起着震慑和号召众“族人”的作用。
据学者考证,禾楼舞起源于汉代居住在南江流域的越族乌浒人,经过汉、晋、隋、唐时代的交通大动脉南江,越过并不高的山界传到高州、化州、台山、阳江、郁南等地,是原始巫文化流变与傩文化结合的产物。郁南的禾楼舞是唐代由瑶胞从湖南传入的。
郁南禾楼古舞2002年参加广东省首届民间艺术节表演大赛获银奖,它被专家称为民族舞蹈中遗留的“活化石”。2008年1月24日,国家文化部公示完毕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中,郁南县的“禾楼古舞”榜上有名,成为广东省五个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推荐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