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壁,也称照壁,古称萧墙,是中国、朝鲜半岛、越南、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屏风的作用与影壁相似,琉球语里直接把影壁称为屏风。类型分为大致以下五种!
第一种是琉璃影壁,主要用在皇宫和寺庙建筑,最具代表的是故宫和北海的九龙壁。
第二种是砖雕影壁,大量出现在民间建筑中,是中国传统影壁的最主要形式。其中一些影壁的须迷座采用石料雕制,但极其罕见。
第三种是石制影壁,移建到北海公园的铁影壁就是完全用石头雕制的,民间很少出现。
第四种是木制影壁,由于木质材料很难承受长久的风吹日晒,一般也比较少见。
第五种影壁,砖瓦结构或土坯结构,壁身完全披盖麻灰,素面上色,有的还雕嵌砖材图案或文字,这一类影壁也不在少数。
在这五类影壁中以砖雕影壁最为常见,不论深宫宅院还是民居家院都普遍有它的身影,由于其制作材料易取及图案塑造的便捷性、整体美观性,更主要的是不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能用得起的特性,铸就这类影壁在生活中更为多见!
制砖工艺
建造影壁的砖雕材料不同于石雕和木雕的材料,可以从自然中直接采集,砖材则是由粘土,经过水和火的交互作用,才能凝固成砖。
制砖的步骤主要有:
1.取土。烧砖用的土壤取自地表下二尺深的古土壤,这层土壤的颜色略深于地表土,它形成于大约八万至十二万年前。当时,地球气候温暖湿润,丰富的生物作用使这时期形成的土壤柔和而有粘性,是烧制砖瓦的上佳材料。
2.挖掘出来的粘土,在经过长达半年左右的露天堆积过程中,让阳光照射、雪雨冻蚀,使其内部分解松化,再经过手工粉碎、过筛,只留下细密的纯土。
3.将纯土加水滋润,然后反复和炼,或使牛力踩踏,使其变成稠泥,人力翻泥和炼大致要5到6遍,这一工序对最后砖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将泥土翻填进木制的制坯模中,压实后,用铁线弓刮去多余的泥,而成坯形。制坯之前,要在木模下的地下洒一层细沙,以防泥与地面粘连。
5.脱模后的砖坯要放置背阳处阴干,以防曝晒使砖坏出现裂纹和变形。
6.待砖坯完全干燥后(大约一至二个月),便入窑烧制,这个过程是整个制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一般的砖质使用煤炭作燃料,而密实度更高的滤浆砖则用麦草、松枝等慢慢缓烧。
7.经十数天的烧制,坯体基本已被烧结,如这时慢慢熄火,外界空气进入窑内,坯体冷却后则显现红色,这就是我们常见的红砖,青砖则要在窑内转锈,方法是在高温烧结砖坯时,用泥土封住窑顶透气孔,减少空气进入,使窑内温度转入还原气氛,这样,坯体的红色高阶铁氧化物被还原为青灰色的低价铁氧化物,为了防止坯体内的低价铁重新被氧化,在用土密封的窑顶上铁饮水,使水遇高温变成蒸气,吸收窑内热量,窑内坯体在这一冷却的过程中继续保持着还原气氛,直到完全冷却后出窑。由黄土变成的青砖的过程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