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考古发现,亚洲人具多样性的祖先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2-04 07:15:07  来源:古建中国  作者:秦半两
核心提示:在遗传学、古人类学和考古学的最新研究中,中国科学家在东亚现代人起源问题上获得了一系列新突破。



田园洞人下颌骨化石


陕西出土的大荔人的颅骨


化石

化石


  在遗传学、古人类学和考古学的最新研究中,中国科学家在东亚现代人起源问题上获得了一系列新突破。特别是东方“早期智人”——许昌人、大荔人等新的化石证据,显示出现代东亚人的祖先可能既包括非洲智人,也包括不同时期进入东亚的其他人群以及更早的东亚人。


  东亚现代人起源有两大假说


  “来自中国的化石材料,特别是东方早期智人,长期以来被一些研究者忽视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指出,随着研究的深入,现代人起源与演化问题的突破乃至重大理论的改写、创新,很可能发生在中国或东亚地区。


  近30年来,现代人起源问题是学界热点。在中国及东亚,围绕“多地区进化”和“出自非洲”两大假说,本土人群和外界人群之间的演化关系众说纷纭。


  “出自非洲说”曾认为东亚早先的本土原住民都灭绝了,这里现代人的直接祖先是在5到6万年前从非洲沿着海岸的“南线”迁徙过来的。但如今,科学家普遍认可存在“杂交”或基因交流、族群融合的复杂过程。


  人类起源和现代人起源,是两个不同的科学概念。前者指的是人与黑猩猩分异的演化之路;后者才是我们直系祖先的起源。分子生物学家提出,距今20万年左右出现智人,他们是早期现代人。而古生物学家曾经将智人分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晚期智人才是现代人。


  “出自非洲”假说认为,晚期智人是有别于早期智人的一个新物种,非洲是现代人的唯一起源地,其他地区的现代人都是其迁徙并替代本土人群的结果。


  亚洲人群具有多样性的祖先


  中国科学院院士、古人类学家吴新智在“多地区进化”假说的基础上,提出东亚人群演化的“连续进化附带杂交”模式。高星对此予以支持,指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同属一个生物种群,东亚地区的人类进化是连续的,是本地早期智人和少量外来移民之间的融合关系。


  在北京房山田园洞遗址一具距今4万年的人骨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领导的国际团队完成了中国第一例古人类全基因组的“破译”。结果确定了田园洞人具有明确的东亚人基因,但并不是东亚现代人的直接祖先,中间还有复杂的演化过程。


  研究者之一高星说:“这暗示了当时亚洲人群具有多样性的祖先,而并非只有迁徙而来的非洲智人。”


  距今11万年的河南许昌灵井人化石、距今约30到25万年的陕西大荔人颅骨、距今约30到13万年的贵州盘县大洞出土的人类牙齿、距今约10万年的广西崇左智人洞出土的人类下颌骨……“近年来东亚地区新的化石材料上可以看到:现代人的体质特征早已出现在东亚古老型人群中。”高星说。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很多遗址出土的石制品组合,与更早时期一脉相承,没有发生本土文化的断层或被外来文化替代。这种现象支持了本土人群“连续演化”的假说。


  但同时期的北方少量遗址也发现外来文化元素,比如,在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的金斯太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距今4.7到3.7万年的石器制品。它们和相近时段中国其他地方的石制品大不相同,却很接近欧亚大陆西侧、中亚等地石器遗存的风格,尤其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尼安德特人洞穴发现的石器遗存类似。


  这是否意味着,金斯太遗址出土的石制品可能是尼安德特人所留?高星说,如果这种假设成立,尼安德特人的分布范围将从西伯利亚往东推进2000公里,“但这还需要人类化石的发现或者古DNA研究的确认。”


  在内蒙古赤峰三龙洞遗址、新疆通天洞遗址也发现了类似风格的遗存。高星认为,西伯利亚和中国北部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揭示了在距今5到3万年间,有一条早期现代人自西向东迁徙的“北方路线”。“这是通过旧石器考古材料在中国可以确凿地追踪到外来人群的少数案例之一。”


  另一方面,“出自非洲说”提出的现代人沿着海岸向东迁徙的“南方路线”,却没有任何中国南部考古遗存证据的支持。但这一假说的支持者认为,考古文化遗存并不能很好地“标识”演化阶段及人群属性,遗传学证据依然支持东亚现代人主要遗传基因来自非洲智人。


 
标签: 考古

本文标题: 经过考古发现,亚洲人具多样性的祖先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667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