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罗汉是浙江省缙云县农村传统节日活动中表演的一项集武术、民俗于一体的传统民俗游艺表现形式。这种活动,在浙江其他各地也有。
罗汉是神通广大者的化身,自古得到缙云民间百姓的高度崇拜。故民众尊称身强力壮、武功高超的人为“罗汉”,称习武的团队为“罗汉班”。每逢节庆,“迎罗汉”就是罗汉班聚集,游迎到各村交流表演。 据《宋史》和清康熙《缙云县志》相关记载,宋高宗时,防御外寇,习武自卫,村自为队,民众称之为“罗汉班”。
其后,“迎罗汉”表演形式融入传统节日、庙会等活动中,世代传承。至2011年全县有罗汉班30多个,分布在县域10多个乡镇50多个村,活跃在当地传统节庆和重大庙会活动中。
迎罗汉是缙云乡村的一个传统节庆活动,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庙宇开光时进行,全县乡村组成罗汉队,大号、长号、锣鼓队开路,毛公旗(长旗)紧随,随后为罗汉队、三十六行、十八狐狸、铜钱鞭、秧歌队,队伍从村里出发步行到固定的庙宇,沿途所过之村均要茶水、便饭招待,鞭炮、锣鼓接送,庙前搭2-5个戏台,请业余和专业戏班演戏或叫品戏场,热闹非凡。举办这一节庆活动的主要目的,为乞求风调雨顺、年年有余、天下太平。
据《宋史》记载,建炎四年秋,高宗皇帝曾下诏,要“豪右(地主豪强)募民兵据险立栅防遏金兵南下”。当时仙都派武术本已在东乡盛行,有此机缘,罗汉班罗汉队迅速成立。
另一种说法是北宋宣和年间,方腊在睦州起义,起义队伍涉及缙云各地。当时义军打的都是摩尼教的旗号,而“迎罗汉”是当时摩尼教义民起事的一种形式。元末农民起义打的也是摩尼教的旗号,后来起义被残酷镇压了,作为农民起事的一种形式,就以民俗舞蹈的外表暗暗流传下来。
迎罗汉由一个或多个罗汉班参加,每班数十人到上百余人不等。各班在开演前都要在本村举行庄重地祭旗仪式,然后在指定地点集结,按照约定的路线,在阵头旗、神幡的带领下,伴随着先锋、锣鼓声以一字长蛇阵进行踩街,每到一村都会选择一处宽阔场地轮番表演,其形式主要有罗汉阵、耍武、叠罗汉等。
迎罗汉是缙云县历史流传下来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表演艺术,分迎罗汉、叠罗汉和背罗汉三种。
迎罗汉作为一种民间游艺表演,为节日增添喜庆,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其地方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具有较高艺术观赏和历史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