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村跑鼓车有着2700多年历史的跑鼓车文化,在经历时盛时衰的历史长河后复苏。鼓车乃鼓与车的集合,车由古代的战车演变而成。
作为一种民间体育竞技活动,跑鼓车与西班牙斗牛一样具有风险性,伤亡时有发生。或许正因为它彪悍狂野的特性,颇有古战场的遗风,跑鼓车文化日益受到现代人的追捧。
尉村跑鼓车始于春秋时期,由军用战鼓演变而来,距今已有2700多年历史。尉村,史称“鄂公堡”,据《晋史》记载,公元前718年,因曲沃庄伯公进攻晋都,晋鄂公逃至“鄂邑”(今乡宁县),为防追敌,晋鄂公在今尉村北门处筑城堡,故名“鄂公堡”。此后,“鄂公堡”的驻军脱离了军队建制,变为平民。但擂鼓进军的演练仍保持了下来,并逐渐成为一种民俗活动。至唐,尉迟恭被封为“鄂国公”,“鄂公堡”改名为“尉村”。至此,跑鼓车民俗得到进一步发展。经历2000多年的岁月沧桑,尉村擂鼓跑车的民俗保持下来,逐渐演变成一种赛事,成为全国绝无仅有的跑鼓车文化。
如今的跑鼓车,展现着尉村青年豪侠和勇武的风貌、团结和向前的精神。大凡举行鼓车赛事,均由一人撑辕,两人抱辕,少则百余人,多则二三百人拉梢绳,等距比赛。各车相互追逐,直到一辆追上另一辆,将绳拴上前边的鼓车才算分出胜负。
鼓车即鼓与车的集合,车由古代的战车演变而成。主要形式为集体性的、参与性强、竞技性高、群体体育与鼓乐结合的“跑鼓车”比赛。
车身车轴由槐木或榆木制成,车轮车辐木制铁镶。鼓,直径4.2尺,高2.4尺,正面用公牛皮,背面用母牛皮,象征阴阳和合。鼓横嵌在战车上,车辕需要三个人来驾,一边一根擀面杖粗的长绳,至少要二十几人多则上百人分列两边拉梢绳,拖着鼓车猛跑,车上一人打鼓一人敲锣。
鼓,一击而闻百里。敲鼓容易,在颠簸奔跑的车上敲鼓可不是那么简单,这既是对参与者鼓乐技能的考验,也是对其体能和心理素质的全面检阅。显然,要想在鼓车大赛中获胜,光有一肚子热情是不够的,竞技优者更占上风。
尉村靠山,有5300多人,按区域分布划分成五个院,也就是说跑鼓车的团体分五个院落,各霸一方,分别为后院八卦鼓、西北院二龙戏珠鼓、东院角端鼓、南院秦琼打虎鼓、庙巷和合二仙鼓。此五院,明清时期已有分制,分属村内五大家族,五院分在村子的五个方向,各院鼓车绕村奔跑,各车相互追逐,直到一辆追上另外一辆,将梢绳拴上前边的鼓车才算分出胜负。因此,史称“鏖战”。
尉村的“跑鼓车”比赛活动,近些年来,由于省市县的重视,已成为一种鼓车文化,2009年2月尉村跑鼓车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5月23日,尉村跑鼓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已作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