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之《战国铜餐具》,礼藏于器,诉说千年故事!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1-29 09:24:11  来源:古建中国  作者:琉璃
核心提示:觥筹交错,人声鼎沸,一切都湮没于历史深处,唯有它在静静诉说积淀千年的故事……

  《国家宝藏》第二季最新一期节目中,“紫薇格格”林心如变身稷下学宫的美丽厨娘夏姜,屡受刁难的她曾偷偷出逃而不得,后经“稷下学宫第一学子”齐鹿先生指点,以饮食文化为喻体,不但成功解开了困局,还调和了学子之间的“口味之争”与“学术分歧”,她守护的国宝是战国铜餐具。


国家宝藏之《战国铜餐具》


战国铜餐具


  1991年冬,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临淄区永流乡张家庄村东发掘了一座战国时期的大型墓葬,虽然墓葬椁室被盗,但位于墓室内的陪葬坑保存完好,出土了一批青铜礼器和生活用具,其中的生活用具设计精巧,制作精致,表现出战国时期齐国手工业发达兴盛。


  器物坑呈长方形,内有木质的器物箱,随葬器物均放于箱内,器类有铜鼎、豆、壶、盘、匜等礼器;盆、铲、盒、餐具、镜等生活用具;刻刀、削、锯等工具;还有骨梳、簪等器类。其中出土最精美的是一组由多达60余件组成的铜组合餐具。


国家宝藏之《战国铜餐具》


  它外形小巧,却内含乾坤,共能够容纳59件餐具,其中包括10个耳杯、10个小碟、10个盒子、4个碗、25个盘,外加罍形的餐具外壳,共达62件,足以供应一场十人盛宴。它既利于收纳,又方便携带,是同时期出土器物中的一套孤品,独特精巧,神秘别致。


  春秋战国时期的餐具基本上仍继承西周的食器传统,但这62件组合铜餐具与其他同时期的器物相比,显得格外不同。每件餐具之间套合紧密,环环相扣,稍有偏差,便无法再次装入或取出。这套餐具应是主人出行时使用的,所用餐具均放置在一个铜罍形器中,不仅方便实用,而且便于携带。


国家宝藏之《战国铜餐具》


齐鲁文明


  追根溯源,10人为宴的风俗大概属于齐国、齐地由来以久的习俗。这套餐具的主人身份属于士大夫阶层,并非王室贵族,能够陪葬这样堪称"豪华"的餐具,也反映出当时齐地人民殷实富足的生活水平。


  根据文献记载东周时期,齐国非常强盛,春秋称霸,战国争雄,经济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当时的纵横家苏秦描述战国时期的齐国都城:“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可见临淄在战国时期已发展成为中国古代东方最大最繁荣的城市,齐地的人民也因“家敦而富,志高而扬”,经常聚首宴饮了。





  也许这是当时的人们对于餐具形制的一次尝试,展现了墓主人对于饮食文化的独特理解。像这样数量庞大且完整成套的战国铜餐具为国内仅见,这套铜餐具的出土,不仅反映了当时齐国工匠的高超技能,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齐国的繁荣和兴盛,为研究战国时期齐国手工业、制造业和齐国临淄地区的生活习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这批铜餐具制作精良而且保存完好,有的甚至还没有生锈,保存有青铜本来的黄金色。铜器由于长埋地下,与土壤中的各种化学物质接触,会生成各式各样的晶状锈,灿若星河,璀璨夺目。


礼藏于器


  每个被发现的古代餐具都很重要,因为每个民族的历史,一定意义上说都是食生产、食生活、食文化的历史,需要我们去了解。从事饮食史和食学研究四十余年的赵荣光教授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套“战国铜餐具”。


国家宝藏之《战国铜餐具》


  他在节目中坦言:“这套器具如果仅仅从器型与功用上看,似乎够不上国宝的级别。但是它的工艺是独特的,60件餐具嵌套得如此精巧、细密,这种完整的、组合套装式的青铜餐具在考古发掘史上应该说是非常罕见的;尤其是“礼藏于器”的丰富、深厚文化蕴含,更具有特殊的价值。当我面对这套具有特殊意义的文物时,试图解读其历史蕴含的意愿油然而生。”


  从盛食具讲到进食具,从餐桌礼仪讲到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从历史常识讲到人类文化通理,我们通过赵荣光教授的讲述,了解到了中国礼仪文化的高级与高雅,并重新认识了“中华筷”的历史渊源。这位满头白发却依旧精神矍铄的老先生,似乎让我们感受到了“神农”的样貌。


国家宝藏之《战国铜餐具》


  礼,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记,是中国人性格的底色。几千年以来的传承与创新,繁荣与发展,让我们在不断地追根溯源中逐渐寻找到了对于自我的认知,对于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确认与自信。觥筹交错,人声鼎沸,一切都湮没于历史深处,唯有它在静静诉说积淀千年的故事……


 

本文标题: 国家宝藏之《战国铜餐具》,礼藏于器,诉说千年故事!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672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1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