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家梁思成在20世纪50年代讨论“国庆十大建筑”方案时说,对于中国建筑师来说,建筑艺术的境界,由高而低,依次是“中而新”、“中而古”、“西而新”、“西而古”,他把“中而新”置于首位,这对我们今天的中国建筑实践仍有巨大启示意义。今天,我们不应该将全球科技与地域文化对立起来,要为它们的共生、互补、交融探索新径。
中国建筑自成体系,建造技术成熟,对周边国家影响巨大。唐代长安城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日本曾派留学生到长安学习规划和建筑。据史料记载,当时来华的日本学生超过3万人,目前日本不少古城的格局还是仿唐长安城建设的,不仅城市形制相同,建筑形制也相同。日本古代建筑以木构为主,屋身不高,屋顶平矮,不讲究大红大绿,以朴素淡雅而著称,这是我国早期建筑的手法与风格。
在世界园林史上,虽然欧洲园林以继承希腊、罗马为主流,但中国古代园林对其影响很深,如1757年伦敦泰晤士河南岸的邱园,由钱伯斯设计的中国塔,就体现了中国的“写意园林”思想。事实上,18世纪,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传到欧洲之后,先是在英国推动了自然风景园林建设,后又在法国掀起了热潮,尔后它传播到德国、俄罗斯等国,足以证明中国建筑文化自古以来的力量。
吕彦直在传承传统建筑、规划设计元素的基础上,采用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等新材料,“中体西用”,表现出对中西不同类型建筑设计的精准把握。该建筑不仅是杰出的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更是寻求民族建筑文化再生的成功尝试。中西方建筑在材料运用、设计理念上有诸多不同,但已故美国建筑大师赖特却从中国古代先哲老子的教诲中汲取设计养分,并以其作为创作之源。
近代以来,中国建筑文化正是在中西冲突与融合中探寻发展新路。20世纪建筑遗产史表明,中国的“西体中用”建筑一般具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含量及浓郁的文化理性精神,不仅在建筑造型上显示了现代建筑的巨大尺度、力量与刚性之美,同时在文脉上也传承着中国建筑文化,见证着时代精神,有许多20世纪建筑遗产已堪称建筑经典之作。
从文化视角探索中国城市与建筑设计是一个大课题,它涉及有形的建筑载体,更需要挖掘精神活态的文化。探寻中国建筑文化复兴之路,必须从战略上着眼,制定适合国情的国家建筑文化顶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