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湖后司岙窑址远景
房址遗迹
秘色瓷八棱净瓶
秘色瓷盆
使用瓷质匣体装烧的秘色瓷净瓶
记者从省考古研究所获,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4月12日在北京揭晓。浙江慈溪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上榜。
上林湖是唐宋时期越窑的中心窑场,也是唐代、五代至北宋时期全国的窑业中心,代表9世纪至11世纪中国青瓷烧造技艺的最高成就。后司岙窑址作为上林湖越窑遗址中最核心的窑址,产品中秘色瓷比例高、质量精、种类丰富,是晚唐五代时期秘色瓷的主要烧造地,向公众揭开“秘色瓷”的神秘面纱。
后司岙窑址位于慈溪市桥头镇上林湖中部的西岸边,是上林湖越窑遗址中最核心窑址。
为配合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探索秘色瓷的产地和唐五代时期宫廷用瓷的来源与生产管理状况,同时为窑址群的下一步保护与展示规划编制提供依据,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2015年10月开始对后司岙窑址开展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1100平方米,揭露包括龙窑炉、房址、贮泥池、釉料缸等在内的丰富作坊遗迹,清理厚达5米多的废品堆积,出土包括秘色瓷在内的大量晚唐五代时期越窑青瓷精品。
窑址中发现的秘色瓷产品种类相当丰富,以碗、盘、钵、盏、盒等为主,亦有执壶、瓶、罐、碟、炉、盂、枕、扁壶、八棱净瓶、圆腹净瓶、盏托等,每一种器物又有多种不同的造型。出土秘色瓷胎质细腻纯净,釉色呈天青色,施釉均匀莹润,达到“如冰似玉”的效果。
此项考古领队郑建明在评审会上说,上林湖后司岙是唐宋时期烧造宫廷用瓷的主要窑场,代表这一时期最高制瓷水平,其开创的秘色瓷生产技术,是制瓷史上的里程碑,影响到汝窑、南宋官窑、龙泉窑和高丽青瓷诸多名窑生产及整个社会审美取向。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唐人陆龟蒙用典雅的文字生动地描绘越窑秘色瓷器的釉色。后来,秘色瓷的身影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若隐若现,然而秘色瓷是什么,产地在哪儿,如何生产,则是未解的谜团。
如果说唐代法门寺地宫与五代吴越国钱氏家族墓的发掘,解决了秘色瓷是什么,那么浙江上林湖发掘的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则揭示了晚唐五代秘色瓷的基本面貌、生产工艺、窑场基本格局,很好地回答了产地在哪儿及如何生产。
发掘的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是上林湖越窑遗址中最核心的窑址,发掘面积约1100平方米,揭露包括龙窑炉、房址、贮泥池、釉料缸等在内的丰富作坊遗迹,出土包括秘色瓷在内的大量晚唐五代时期越窑青瓷精品。
越窑青瓷历数百年技术之演进,造极于唐宋之世,行销世界,故后司岙窑址,得以成为烧造晚唐五代宫廷用瓷的主要窑场。
由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举办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开始于1990年,每年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当年重大的考古发现,迄今为止已举办27届。其评选标准要求符合国家文物局的报批手续,并保证发掘质量,发掘内容要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并且为中国考古学科提供新的内容信息及新的认识,被称为“考古界的奥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