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装金是贴金工艺中历史较为古老的工艺运用,它恰如其分地运用了真金箔的装饰优点,既能保护佛像胎底,又借助金箔上百年不褪变的"宝气"和人们对真金色彩的推崇心理,增加了佛像的尊贵感和神秘感。在名刹古寺,如今依晰可见古代贴金艺人为佛像装金留下的"遗迹",它伴中国佛教文化走过了千年的道路,已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的进步,金箔古艺的传统发展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传统工艺的限制,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贴金业发展的要求,使传统工艺有效地结合高科技成为可能,特别是佛像装金这一最传统、最典型的贴金工艺,必须同高科技结合起来,为传统佛像装金中的制胎、防腐处理、打胶、贴金和保护等工艺提供更有利的手段。
首先,佛像制胎技术的革命,制作胎模是佛像贴金的初始流程,胎模的好坏、构成、艺术效果和有面处理等环节直接影响佛像装金后的效果及防腐处理后的效果。过去木质结构的胎模主要依靠手工制作和雕刻技术,但因其圆弧面和复杂的结构面处理手段有限,为制胎和贴金带来了麻烦,也影响了一定的艺术效果,计算机运用技术、电动工具与制胎工艺的广泛结合,可有效地缩短制胎时间,增加胎模表面的光洁度,增强佛像装金的效果,电子技术为胎模的批处理大大提高了效率,实现信息化和程序控制,还可为模具的制作提供更多的方法,发展化合制作胎模、腐蚀工艺等。高科技还可雕刻传统手工不能完成的特殊材料,使用特殊材料做成的胎模可大大提高防腐能力。
其次,古代佛像装金历经沧桑,虽方法各有千秋,但工艺流程并无太大区别:即由胎底打可粘性物质到贴金,再到保护。把金箔直接贴在有粘性的底子上就是贴金。唐宋年代,人们鱼膘胶水来作为可粘性物质(即金箔漆),后发展到用构树津液、豆酱粘液、大蒜液、山药汁、冰糖水、金胶油、米汤、桐油等。贴金的过程是关系到佛像装金效果的最大因素,贴金受艺人手艺的影响也甚大,造成佛像装金后效果各有良莠,在同一艺人手中,粘性底子的构成不同,贴金效果也各有不同。因此,贴金艺在某种程度上,质量和效果的好坏决定于"金箔漆"的选用、胎底工艺、贴金过程和保护处理。化工特别是有机化工的发展,为金箔漆的选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高分子化学物质干油本分漆等耐强腐性、温度适应性强附着性强的防腐漆可广泛运用到贴金工艺,对提高贴金工艺特别是佛像贴金的质量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传统贴金中在无明显接缝、有起皱、不透胶、色泽光亮、无明显色差等方面全靠工艺师的手工操作。进入现代,完全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辅助处理,工作室可以进行温度和湿度的控制,确保打胶、贴金所需的各种自然条件。
再次,佛像虽为固定形象,但是时代不同,人们的审美观念不断更新。根据艺术需要,佛像装金必须同当代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全。
贴金工艺经历了2000多年的流传,发展至今,其根本性的科技革命已经到来,佛像装金与现代高科技的结合可突破传统贴金工艺的发展,使贴金工艺这一古老的技艺实现质的飞跃,为贴金工艺这一千年古艺的进一步发展,特别为佛像贴金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服务和帮助。
判断金箔含金量的诀窍
贴金作为一种传统、特殊的工艺,是将很薄的金箔包贴在器物外表起着装饰作用,使产品更加富丽堂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在一些酒店或者是室内场合的顶部都会有贴金,这是为了能够起到更加好看的作用。但是金箔的含金量究竟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在进行贴金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判断金箔的含金量呢?作为一家专业的佛像贴金公司,十分有必要为大家普及这些知识,下面一起来看看。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肉眼观察,一般真金箔对光照会呈现绿色,仿金箔对光照是不会呈现绿色的;
其次真金箔比仿金箔要薄的多,真金箔手触即碎,而仿金箔比真金箔要厚的多,手触不会碎;
还有真金不怕火炼,用火烧下也能辨别真假,仿金箔主要原料是铜,铜通过燃烧会生成氧化铜而变黑,而真金箔不会。
通过人眼也可以区分个大概,有个9赤8黄7青的判断方法,即含金量超过90的为偏红色,含量80的为偏黄色,含量为70的为偏青色。而要知道金箔具体的纯金含量是多少,就要通过专门的仪器来测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