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钻石级木匠袁志宁,为您诠释真正的工匠精神!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04-14 10:26:39
核心提示: 中国有句古话叫“徽州多商贾,饶州多工匠”,从9岁起,袁志宁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围着做木匠的父亲打转。
  中国有句古话叫“徽州多商贾,饶州多工匠”,从9岁起,袁志宁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围着做木匠的父亲打转。在背着父亲拿起斧头和凿刀的那一刻,他感觉到:“那就是我一辈子想要做的事情。”他似乎专为木工艺术而生。之前一直围着父亲转,偷学木匠最基础的锯、戳、刨、雕等“十八般”技艺。

  13岁开始自学木工手艺,技艺逐渐娴熟;18岁成为父亲的“关门弟子”,虽然之前没跟父亲学过一天木工手艺;19岁开门带徒,第一个“弟子”只比他小5岁。袁志宁一辈子带了48个徒弟,孕育了一批古戏台制造工艺的“非遗”传承人。


  要把一门手艺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为历练手艺,袁志宁免费为村民制作了1000多张扁担、禾担。为了替东家节省“供”师傅的开支,还创造了一次带着28个徒弟上户,7天建好一栋砖木结构农房的神奇样板。60多年来,他建的民居有近千栋,精雕木花床200多张,精雕木桥台100多张,精雕八仙桌400多张,参与古戏台建筑4座,制作的家具、农具不计其数。而这些数字的背后,却蕴含了可贵的工匠精神。

  由一名普通的民间手艺人成长为“非遗传承人”,需要坚守与执着。从他专注的神情中,能体味到这种民间手艺精雕细刻的魅力,也能感受到一个用心60多年抑或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老匠人的内心世界。他用虔诚的心灵创造出近千件木雕作品,生动、质朴、悠然的形象,即使普通百姓也能与之产生共鸣,进而被民俗文化村博物馆永久性收藏,留存美好的乡村记忆。

QQ截图20170414102911

QQ截图20170414102919

  “见贤思齐,对手互学”的心路历程彰显了袁志宁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在旁人看来,“同行是冤家,教徒留一手”。但他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对门下弟子言传身教、耐心指导,连自己几十年悟出的“独门绝活”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让木工艺术代代相传。

  为使木工技艺走出几千年的“器皿情结”,登上艺术的辉煌殿堂,袁志宁组织徒弟们参加会展、考察市场,并牵头创办私营农具博物馆,开办微雕工艺作坊,引得客商投资合作兴办古建公司,使木雕艺术能与时俱进,焕发出新的光彩。

  也许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工匠精神”,一种认真细致严谨精准的工作态度,在今天的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这样的精神。
 
 

本文标题: 乡村钻石级木匠袁志宁,为您诠释真正的工匠精神!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70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