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产,位于皖南山区的群山之中,一个依山而筑的小山寨,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阳”,意指面向阳光,“产”在当地的方言里意为陡峭,群山之中的向阳之地,故名“阳产”。
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姬静,封同父异母弟姬友于郑地,即今陕西华县一带,建立诸侯国郑国,史称郑桓公,为郑氏开族始祖。东汉末年,三国纷争,郑氏分散避乱,其中一支迁至丹阳郡,即现在的安徽省宣城市一带。
在历代的战乱中,屡经迁徙,从丹阳至安徽歙县,南宋战乱期间又从歙北迁到歙南的深渡镇定潭村。明末清初时,郑氏分支由定潭迁至阳产,至今三百多年,渐成大村落。避乱隐居之地,山高路远,山民只能就地取材,凿石筑基,夯土成墙,采竹成筋,伐木为梁,烧土成瓦。
这里由于地势高,交通不便,数百年来,山民就地取材,采周边青石铺路架桥,取红壤木材筑巢而居,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渴饮山泉,饿食五谷,多种农作物生长,子孙延续。流年之中,形成了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质朴壮观的土楼群。
阳产土楼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阳产村,四周群山环抱,不愧是隐居避世之地。阳产土楼,是徽州土楼的典型代表,也是徽派建筑的一支奇葩。
土楼群是阳产村最大的特色,一座座,一排排,密密麻麻,一幢接一幢。均以青石砌磅为地基,再建土楼,土楼与土楼之间有石板或石板台阶或青石铺地。无论是每一座单体土楼,还是整个村落的土楼群,它都有一种乡土的美感,体现出独特的画境美、意境美、雄浑美、气势美。
土楼群依山就势、千姿百态、布局合理、错落有致,体现了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具有浓郁的山区民居建筑特色,构成了神奇、古朴、壮观、美丽的画卷。
徽州阳产土楼是徽州山越人智慧的结晶,是落后生产力和高度文明两者奇特的混合,是东方生土建筑文化艺术的殿堂。
阳产村的土楼,现有民居372栋,其中284栋都是土楼,是皖南规模最大、保存完好的土楼群,依山傍势,错落有致,村中的年轻人早已迁到山外居住,大多人去屋空,但是各地游人却远道而来,把土楼当成稀奇一样游览。
土楼是劳动人民智慧与血汗的结晶,也是历代山民繁衍生息之所。千百年来,我国农村的建筑格局,从草木结构,到土木结构,再到钢筋水泥结构,土墙房的历史非常长远。阳产土楼保护完好对当前研究我国古老建筑颇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