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在科学技术都相对落后的封建社会,成就了中国许多建筑奇迹,也使中国走上木建筑为主流的设计道路;而西方则大量运用砖石材料,走的是发展承重墙式砖石建筑为主流的道路。
那么,为什么中国建筑采用木结构,而不是砖石结构,这也是与中国人早期的传统文化思想有关。道家把建筑看成五行要素中的“木”;木出于土地,入于阳光,承天之雨露,向阳而生。承地之养育,入阴而生,为阴阳和合产物,生生不息,乃自然生命力旺盛之象征。在易经八卦中;震为雷,方位为东,五行为木。木属阳,是人生少年,是出生、生长和统一的象征。
古代哲学认为人为万物之灵,天地造化之首,而建筑为人所居,乃天地之气。中国古建筑多为土木结构,黄土、树木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是其有机物,及有生命的物体,含有生命的再生。有无放射物,建筑与人气交流而旺盛。象征着生命的生生不息。
木材做主要建筑材料,是合理的选择,是理性主义哲学的必然结果。也是建筑文化现象中物的体现。符合易经“载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观念或易学的风水理念。
砖石结构未能成为中国建筑的主流结构,一因砖石材料成本高,耗资多,砖得经过烧制,得消耗大量的木材或煤炭资源。石得开凿山体,耗工费时,成本高。所以,仅用于皇家的重要建筑或皇家贵族的陵墓,以及军事防御性建筑。其次是富商和富豪地主阶层。用于宅第私家园林。待其材料廉价之后得以普及,才能用于百姓最低阶层。
阴阳五行认为,砖石属性为土,土有阴阳之分。土能生金,及各类金属都藏在其内。金属有放射性元素,对人体产生危害。尤其是天然石材,属生土。砖是来源于土,是经过烧制,已成熟土。生土为阴,熟土为阳。石材多用于陵墓建筑,砖材料多用于地面建筑。石材建筑为无机物,及无生命力特征。
砖材料建筑为有机物,有生命力特征。古人把有机物的生死看成是生命的转化。是一种新的生命的萌发。我们从古建筑中可以看到,凡是石材建筑仅用于陵墓和纪念性建筑。没有用于活人所住的建筑。到了明清时期,砖材料逐渐普及,纯砖材料建筑则用于寺庙的无梁殿或民居窑洞的居住性建筑。
砖石拱结构建筑的抗震性差,使用空间有限。传统的文化观念对其的认识有局限性等,所以,官家建筑一直未采用,也就没有得到普及或发展。
古建筑的保护,要考虑其建筑环境和生态环境。在其当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文化转型的情况下,如何保护和利用古建筑与建筑文化。依据地域、历史文化、古建筑的类型、建筑环境、生态环境等现有的客观条件,先做好建筑的修缮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