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木构桥梁木拱廊桥:古老而独特的营造技艺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4-25 14:39:34  来源:古建中国  作者:殿阁大学士
核心提示:木拱廊桥,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足支撑在两岸的岩石上,底座由数十根粗大圆木纵横拼接对拱而成“八字结构”

  木拱廊桥,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足支撑在两岸的岩石上,底座由数十根粗大圆木纵横拼接对拱而成“八字结构”,不用钉铆,完全靠它自己本身的强度、摩擦力和直径的大小、所成的角度、水平的距离等巧妙搭接,结构简单,却坚固异常。


木拱廊桥


  木拱廊桥是一种“河上架桥,桥上建廊,以廊护桥,桥廊一体”的古老而独特的桥梁样式。因形似彩虹,又称虹桥和虹梁式木构廊屋桥,因桥上建有桥屋,俗称“厝桥”。桥梁专家唐寰澄教授根据其拱架结构特点,在《中国科学史·桥梁卷》中将其定名为贯木拱桥。由于使用短的构造材料,形成了大的跨度,被认为是中国在世界桥梁史上的独特构造。木拱结构的廊桥曾风行于北宋,是我国木结构桥梁的活化石,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品类,同时具有极高的传统美学价值。


  木拱结构的“虹桥”在北宋时代曾风行于中原,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那座横跨汴水的虹桥就是木拱廊桥的典型代表。自北宋覆亡后与干枯淤死的汴河河道一起被历史的尘埃湮灭,900多年后却在闽浙山区一带被重新发现。《中国科学技术史》称廊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唯中国有之”,对福建的廊屋桥评价为“闽中桥梁甲天下”。


木拱廊桥


  廊桥的桥内一般设有神龛,(除了官方所建的红军桥及杨梅州桥文革期间神龛被毁外)供奉的神像很广泛,有观世音菩萨,也有关帝爷、文昌帝和财神爷赵公明,还有一些是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神明,比如黄三相公、马仙等,喜佛者敬佛,喜神者敬神。据说古时人们都把这里作为一处祭祀中心。每年的正月是祭祀最隆重的时候,每当这时,乡民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桥上,依次进行祭祀,摆上一整只猪头,奉供茶、酒,添几盘菜肴,上几炷香,磕头作揖祷告祈福。虔诚的乡民既祷告廊桥的平安,又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合家团圆如意。


  据了解,已经81岁的唐寰澄是中国现代最早对木拱廊桥进行研究并指出其结构原理的人,但自他发现《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实际上曾在北宋流行过的木拱桥梁的桥式之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科学界认为这种北宋时期盛行于中原的木拱桥造桥技艺已经失传,因为自明代以来,河南、山西、安徽等地都没有了这种桥的再建记录。


木拱廊桥


  平时,每月的初一、十五也常有人行祀。在都市人眼中,这样的祭祀场景可能让很多人感到惊奇,但乡民对神灵的崇拜如同对乡间习俗的依恋,已成为他们平淡生活的一部分。


  木拱廊桥,大多已破旧不堪。2001年前去考察时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地步:桥面上的挡板,几乎全部脱落;桥底的圆木被当地的农民盗用,整座桥摇摇欲坠。最严重的是,桥可以修复,而修桥的人却已经极少。虽然制作这些木拱廊桥的技艺已经传承了上千年,但由于城市化的加速、木材减少和现有建筑空间不足等原因,木拱廊桥营造技艺处于濒临失传的边缘。据了解,当前闽浙两省掌握木拱廊桥营造技艺核心技术的“主绳”木匠只有包括黄春财在内的4人,且都已年逾古稀。参与继承该项技艺的传承人也不足20人。


 

本文标题: 传统木构桥梁木拱廊桥:古老而独特的营造技艺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721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